中图法分类
#
#
中共一枝梅(钱瑛)
书号9787010218519
出版社人民
出版日期 2021-04
中图法分类号 F827=7
作者/译者杨力仁
版次/印次1
开本

¥88.00

《中共一枝梅——钱瑛》 是由杨力仁同志撰写,人民 出版社出版发行,真实记录 了久经考验的忠诚的无产阶 级革命家钱瑛光辉人生的专 著。人民出版社领导和作者 请我作序,虽然自己已是耄 耋老人,能力有限,但仍欣 然接受。 钱瑛大姐是我早年革命 道路上,给予我教育、帮助 最大,留下印象最深、最难 忘的老领导之一。1945年 12月,我受中共云南省工委 及一二·一运动领导小组的 委派,到中共中央南方局汇 报昆明学生运动的现状以及 请示运动下一步应当如何发 展。我按要求在指定的时间 来到重庆红岩村,在一间会 议室里,第一次见到了时任 南方局组织部部长的钱瑛大 姐。此前,我曾听过钱瑛大 姐艰辛求学、组织农运、狱 中斗争的传奇故事。我当时 就读西南联大历史系,年纪 不满20岁,党龄仅仅4年多 ,面对慕名已久的钱瑛大姐 以及满屋子比我年长的同志 们,心里有些紧张。身着深 蓝色旗袍的钱大姐端庄大方 ,面容虽然严肃,语气却非 常平和地嘱咐:“别紧张, 喝口水,慢慢讲。”于是我 安下心,顺利完成了汇报任 务。此后3年间,我在南京 、上海、香港等地数次奉命 向钱瑛大姐汇报工作,听取 她的指示。每一次会面,对 我而言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 、精神的升华,是对地下斗 争水平的提高、斗争艺术的 进步,她的教诲与指导使我 终身受益。她是一位严格, 甚至有些苛求的领导,同时 又是一位和蔼可亲、体贴入 微的大姐,她对我从住所的 安全,到爱情、婚姻,无不 关怀备至。解放战争后期, 北平的南北两系地下党组织 合并,原晋察冀边区城工部 部长刘仁成为我的新领导。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在 北京市委工作,钱瑛大姐担 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 监察部部长等职,各自忙碌 ,基本没有往来。到了“文 革”期间,钱瑛大姐和我都 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 真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 思量,自难忘”。直到1978 年夏天,获得平反解放的马 识途(原西南联大中共第二 支部负责人)、洪季凯(原 西南联大中共第一支部负责 人)在我的“斗室”聚会,钱 瑛大姐的命运是我们谈话的 主要内容之一。在近半个世 纪的革命生涯中,不论革命 力量多么弱小、白色恐怖多 么残酷、对敌斗争多么激烈 、个人处境多么困难,钱瑛 大姐都始终坚信共产主义, 矢志不渝、铁骨铮铮、愈挫 愈勇,她的光辉形象永远印 在我的脑海中。 杨力仁同志长期从事政 治、政法和理论研究工作, 他致力于研究钱瑛大姐生平 十余年,先后发表了多篇相 关文章,引起人民出版社总 编辑辛广伟同志的重视。根 据辛广伟同志的意见,杨力 仁同志查阅了大量的文史资 料,数十次奔赴钱瑛大姐曾 经生活、战斗和工作过的地 方考察和调研,于是才有了 摆在我面前的这部介绍钱瑛 大姐生平的专著——《中共 一枝梅——钱瑛》。为此, 我和许多老战友、老同事心 里非常高兴,因为这件我们 多年以来想办但却心有余而 力不足的事,今天终于完成 了!同时我还要为我们的子 子孙孙向你们道谢。因为你 们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提供了 一份不忘初心、薪火相传的 优秀革命历史教材。我认为 《中共一枝梅——钱瑛》是 对钱瑛大姐最好的纪念,一 份最好的祭礼! 王汉斌 2019年11月19日



序 王汉斌
第一章 历经千辛万苦铁心追求真理
一、从包办婚姻的叛逆者到革命者
二、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塔拉索娃”
三、与丈夫谭寿林的生离死别
四、“贺英已死钱瑛在”
第二章 狱中顽强抗争方显英雄本色
一、遭叛徒出卖在上海被捕
二、四次组织狱中绝食斗争
三、周恩来亲自营救出狱
四、在秦邦宪的领导下审查政治犯
第三章 公开转入隐蔽领导地下斗争
一、重建和发展湖北党组织
二、武汉失守后重组湖北党组织
三、在反共逆流中隐蔽精干
四、西南联大地下党的贴心人
五、重庆局里年轻的“陈大姐”
第四章 配合解放战争开辟第二战场
一、指导昆明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
二、跟随周恩来战斗在南京梅园新村
三、指挥全国抗议美军暴行运动
四、成功开辟第二条战线
五、转移到香港主持干部学习班
第五章 严肃查纠“五风”获“女包公”美誉
一、加强和整顿中南局党组织
二、批转全党的两份报告
三、“不怕鬼”的中央监委副书记
四、亲赴安徽甄别三大错案
第六章 “文革”惨遭迫害十一年后昭雪
一、在“文革”中受到诬陷
二、在北京卫戍区被关押五年
三、胡耀邦平反冤案
附录
湖北工作情况的报告
武汉失守后湖北各区工作报告
忆寿林同志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历经千辛万苦铁 心追求真理 一、从包办婚姻的叛逆 者到革命者 湖北省潜江县位于江汉 平原腹地,历史悠久,人杰 地灵。境内河渠纵横交错, 湖泊星罗棋布,素有“鱼米 之乡”的美誉。 1903年5月14日(农历四 月十八),钱瑛出生于潜江 县周矶镇钱家庄,乳名有生 ,族名生桂,学名钱瑛,号 镜霞,又号寒松。后因长期 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化名 陈秀英、陈海萍、彭友姑、 黄淑云、陈萍、钱秀瑛、钱 季瑛等。早年留学莫斯科中 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莫 斯科中山大学)时,还有一 个俄文名字叫塔拉索娃。 钱瑛的祖籍在湖北省咸 宁县马桥镇力稼庄。祖父钱 兰田先为小贩,后在潜江县 开杂货铺成为富商,因遭火 灾破产,之后家境贫寒。父 亲钱训臣和母亲彭正元在潜 江县周矶镇开了一家小药店 。钱瑛出生前,恰逢钱训臣 买彩票中了头彩,全家人都 认为这个孩子会给家族带来 好运,所以钱瑛出生后格外 受宠。钱训臣和彭正元夫妇 生有一子三女,钱瑛排行老 四。她虽为女儿身,却在家 族中享有与男子同样的待遇 ,被称为“四叔”“四爷”。 钱训臣将中彩票的大部 分钱用来赈灾和救济亲友, 剩余的钱用来建房买地,仅 分给家人数千元,结果引起 兄弟等人的不满,整日争吵 ,全家不得安宁。钱训臣一 气之下远走他乡,先到广东 ,后远渡日本,在东京参加 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最 后病死异国他乡。 因药店生意不好,家中 生活困难,在钱瑛刚满一周 岁时,母亲彭正元携儿带女 回到咸宁县马桥镇力稼庄, 依靠祖传的几亩薄田度日。 钱瑛7岁入私塾念书,熟读 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酷爱 吟诗作文,深得塾师称赞。 因为祖父和父亲经商,钱瑛 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外界的新 事物和新思想。她初谙世事 后,渴望人格独立,具有鲜 明的叛逆精神,对封建陋习 深恶痛绝,说服母亲不再给 自己缠足裹脚。 1922年,钱瑛考入潜江 县职业女校,学习成绩优秀 ,毕业后留校任教。19岁的 她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 的大姑娘,慕名提亲的人络 绎不绝。彭正元经过挑选, 收下一个大户人家的聘礼, 为女儿订了婚。钱瑛既痛恨 包办婚姻导致的种种悲剧, 又为求知求学的前途即将被 断送而深感痛苦,因而坚决 要求退掉这门婚事,结果遭 到长辈们的严厉训斥。钱瑛 再三向母亲苦苦哀求,仍然 得不到理解,便下决心以死 抗争。她写好遗书,摸起一 把剪刀,朝着自己的颈部猛 刺下去,顿时血流如注。母 亲听到异响后赶来,从女儿 手中夺下剪刀,幸亏抢救及 时才保住了她的性命。抗争 的结果迫使母亲为她退了婚 ,但却在她的颈部留下一道 深深的疤痕。1923年初夏 ,经过不懈争取,钱瑛最终 说服母亲,负笈远行到武汉 求学,投奔族叔钱亦石。 钱亦石,1889年出生于 湖北省咸宁县马桥镇一个世 代书香家庭,1909年到汉 口商业学校求学,半年后回 到咸宁从事乡村教学。 1916年考入国立武昌高等 师范预科,一年后转入博物 部学习。1920年毕业后被 湖北省教育厅录用为科员。 钱亦石推崇教育救国思想, 致力普及和革新教育。他与 董必武、陈潭秋等人交往密 切,董必武等人创办武汉中 学时,邀请他担任生理卫生 课教员。董必武任湖北一师 训育主任时,聘请他担任湖 北一师教员。钱亦石与陈潭 秋等人组织湖北新教育社, 出版《湖北新教育》。由于 刊物思想激进,遭到保守势 力围攻,后在官府的压力下 被迫停刊。湖北职业教育研 究社、湖北平民教育促进会 成立后,董必武任董事长, 陈潭秋、钱亦石、恽代英等 人任董事。钱亦石担任武昌 高等师范附小教务主任后, 积极改革该校教育,鼓励学 生参加社会活动。由于军阀 混战、民不聊生,他的教育 救国梦想很快被无情的现实 打碎,在失败与苦闷之际, 钱亦石重新寻找救国之路。 钱亦石非常喜爱和器重 钱瑛这个反对封建礼教、追 求独立人格的族侄女,热情 鼓励她报考湖北省女子师范 学校,除了提供住宿外,还 帮助她补习外语、地理、历 史和自然等科目。在钱亦石 的支持下,钱瑛参加了湖北 女师的入学考试,成绩名列 前茅。但是在入学体检时, 学校发现她的脚因曾经缠足 已显畸形,便以其不便参加 体育课程为由将她拒之门外 。钱瑛闻讯后处于极度痛苦 之中,多次流露出自杀的念 头。钱亦石深知钱瑛是一个 性格刚烈的女子,首次投考 遭受如此打击,担心她一时 想不开,便再三交代儿子钱 远铎说:“一定要看好你大 姐,如果你大姐出了事,你 也不要回来了!”钱远铎严 遵父命,钱瑛走到哪里,他 就跟到哪里。钱瑛站在江边 想投江,刚一抬脚就被钱远 铎一把拉住。钱瑛在井边徘 徊,钱远铎见状紧紧拉住她 的衣服不放,钱瑛只好苦笑 着跟钱远铎回家。 钱亦石在担任湖北一师 教员时,曾与湖北女师有过 合作。他到湖北女师调阅钱 瑛的考卷,了解到钱瑛的成 绩在考生中名列前茅,便亲 自出面与校方进行交涉。钱 亦石诚恳地指出,钱瑛的全 部成绩均属优等,比已录取 的优等生成绩还好,如果对 咸宁县第一个出县投考湖北 女师、成绩又如此优异的考 生都不予录取,将影响今后 咸宁女子的学业前途,也影 响湖北女师的声誉。最后他 终于说服了校方,钱瑛如愿 以偿地跨进湖北女师的大门 。 湖北女师是一所富有光 荣革命传统的学校。陈潭秋 曾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到该 校组织发动学生反对封建式 的管教,主张剪发、读新书 。在钱瑛诶校的前一年,该 校爆发了著名的“女师学潮” ,震惊武汉三镇,涌现出徐 全直(陈潭秋夫人)、夏之 栩(赵世炎夫人)、杨子烈 (张国焘夫人)、袁溥之( 陈郁夫人)、袁震之(吴晗 夫人)、庄有义、陈碧兰7 名学生领袖,她们不断掀起 学潮,反对“三从四德”的封 建礼教,要求民主解放。钱 瑛在进步学生的影响下,很 快投入湖北女师的学生运动 中。 P1-6



《中共一枝梅——钱瑛》 即将付梓出版,我的心情却 久久不能平静。原中共中央 监察委员会副书记钱瑛是中 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 考验的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她一生为民族独立、人 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 要贡献,是深受广大干部群 众爱戴与景仰的时代楷模。 我致力于钱瑛生平研究十余 年,先后发表了《钱瑛与第 二条战线的开辟》、《中央 监委副书记钱瑛的传奇人生 》(六期连载)和《红骨埋 在雨花台》等文章,引起人 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的重 视,他建议我进一步充实内 容,撰写一本钱瑛的传记。 搜集钱瑛各个历史时期 的重要史料,是撰写本书过 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钱瑛 的革命经历发生在50-90多 年前。通常为老一辈无产阶 级革命家写传时,其后人会 提供一些重要情况,但是钱 瑛的情况非常特殊。她 1928年与中华全国总工会 秘书长谭寿林结婚,两人唯 一的女儿在莫斯科保育院夭 折。1931年5月,谭寿林在 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钱瑛 终身没有再婚。这给创作带 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厘清 钱瑛的主要革命经历,我先 后查阅一千多万字的文史资 料,数十次赴钱瑛曾经生活 、战斗和工作过的湖北、湖 南、四川、云南、贵州、上 海、北京、南京、重庆、延 安、合肥等地考察和调研, 为撰写本书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 员长王汉斌在解放战争期间 曾任中共西南联合大学地下 党第一支部负责人和中共北 平(南系)学委负责人,在 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后改 为中共中央南京局、中共中 央上海局)组织部部长钱瑛 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学生运动 ,曾多次向她汇报昆明一二 ·一运动、北平抗议美军暴 行运动、北平“反饥饿、反 内战、反迫害”运动等情况 ,得到她的悉心指导与亲切 关怀。王老直言“钱瑛同志 是最受我尊敬的两位女性之 一”。辛广伟和我提出请王 老给本书作序后,王老不仅 欣然答应,而且和夫人彭珮 云副委员长亲自撰写序言, 并给钱瑛题词“铮铮铁骨, 耿耿丹心”,崇敬之情、思 念之情、缅怀之情溢于言表 。 本书在征集史料的过程 中,得到中共中央党史和文 献研究院、江苏、安徽、湖 北、湖南、四川、重庆、云 南、贵州、上海等省市党史 研究室的大力支持。因为找 不到《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 》第1卷,中共湖北省委党 史研究室的胡爱娟把全书扫 描后,再一页页发给我;中 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给我 提供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史 》第1卷电子版;南京市雨 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市梅 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市档案 馆、南京市方志馆、重庆红 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云南师 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上 海市文物局、湖北省档案局 、延安革命纪念馆、咸宁市 文广新局、咸宁市博物馆提 供了钱瑛的相关史料和部分 照片。 1929年至1931年,钱瑛 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这 段历史过去因为缺乏史料一 直语焉不详。当我了解到俄 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 馆可能藏有钱瑛的学籍档案 时,先后多次请人到该馆帮 助查找。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我的老同学、国家旅游局 驻纽约旅游办事处副主任何 力以及中俄文化交流协会主 席李宗伦的鼎力支持下,终 于在浩如烟海的3600余名 中国留学生和当年赴苏人员 的档案中,查到了钱瑛90年 前的学籍档案,搞清了她的 入校时间、学生证号、俄文 名字,以及各个学期的学习 成绩和在反托洛茨基斗争中 的政治表现等。这批重要档 案系国内首次发现,是研究 钱瑛生平的重要突破。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 部长李兵、《党史纵览》副 总编辑吴玫、巢湖市政协信 息研究室主任尹东对全书的 文字工作提供了重要帮助。 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秘 书长龙平平、原中共中央文 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副主任 张素华给予重要帮助和指导 。南京城人之美文化传媒有 限公司总经理王勇安排姜羽 桐作为我的助手,姜羽桐在 3年多的时间里帮助查找和 核实大量史料,并负责书稿 的整理和编纂等工作。中共 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七研 究室副主任鲁敏和钟洪亮、 孙芬等多次帮助查找和核对 重要史料。江苏译林出版社 冯一兵帮助翻译了钱瑛的学 籍档案。全书收录了115张 珍贵照片和重要史料影印件 ,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 感人的故事。原中共云南省 工委书记郑伯克因长期从事 地下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前 没有照过一张照片。书中需 要收录一张郑伯克的照片, 郑伯克年近80岁的女儿郑为 群,带着新中国成立后的全 家福,坐着轮椅到文印社去 扫描,再从中截出她父亲的 照片。在此一并表示最衷心 的感谢! 在搜集史料的过程中也 有意外收获。我在孔夫子旧 书网和京东网上淘到李竹勋 编纂的《江苏第一监狱报告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 委员会、中共南京市委党史 资料征集编研委员会等编纂 的《中共中央南京局》,中 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 员会办公室编纂的《中共中 央上海局成立前后大事记》 (第三稿)等,都是一些很 珍贵的史料。 本书附录的钱瑛在1939 年3月5日和4月7日写给中 共中央南方局《湖北工作情 况的报告》《武汉失守后湖 北各区工作报告》,是由钟 洪亮、姜羽桐根据湖北省档 案局提供的影印件整理的, 仅对原文中的错别字用[] 号订正;缺漏字用〈〉号增 补;漏字或模糊字用□号代 替;并校正不规范的标点符 号。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 知。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而 且与钱瑛生平有关的重要档 案尚未解密,本书难免有疏 漏和不到之处,敬请读者批 评指正。 2019年10月15日于南京



刘少奇评价她“是有领导 能力的,是能够独当一面的 好同志”,周恩来赞扬她“铁 面无私”,邓小平肯定她“大 公无私,能坚持原则”。党 内尊称她为“钱大姐”,群众 赞誉她为“女包公”,她就是 钱瑛。 钱瑛(1903-1973),湖 北咸宁人,1927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1929年赴苏联 留学,回国后参加洪湖根据 地的武装斗争,是著名雨花 英烈谭寿林之妻,电影《洪 湖赤卫队》中韩英的原型。 1933年因叛徒出卖被捕,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后 获释出狱。历任中共湖北省 委组织部部长、代理省委书 记,中共中央南方局组织部 部长等职,是周恩来领导隐 蔽斗争的主要助手。全面内 战爆发后,奉周恩来之命秘 密潜伏到上海,发动和领导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运动,成功开辟了被毛泽东 称为“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 高涨”的第二条战线。新中 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纪委副 书记、监察部部长、内务部 部长、中央监委副书记等职 ,是新中国纪检监察工作的 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