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分类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6开)
书号9787010231846
出版社人民
出版日期 2021-08
中图法分类号 K270.9
作者/译者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编写组
版次/印次1
开本16开

¥45.00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949-195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二、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与全面社会改革
三、独立自主外交和抗美援朝
四、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各项建设
五、大规模工业建设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六、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1956-1978)
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三、在调整中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四、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对外交往
五、“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曲折发展
六、拨乱反正初步展开和经济复苏
第三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1978-1992)
一、解放思想和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四、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五、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
六、在严峻考验中推进改革开放
第四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1992-200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二、跨世纪发展战略和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三、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
四、祖国统一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五、开拓外交工作新局面
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五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2-2012)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三、推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四、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五、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2-2017)
一、中共十八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改革强军、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五、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七章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2017-2021)
一、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三、推进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
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结束语



10月25日,志愿军利用 战略上的突然性,在运动中 捕捉战机,出其不意地打击 敌人,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 的帷幕,首战告捷。这一天 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纪念日。到11月5 日第一次战役结束时,志愿 军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了 清川江以南。 美国当局仍然错误地低 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 心和力量,继续部署全面攻 占朝鲜北部,并扬言“圣诞 节前结束战争”。毛泽东、 彭德怀采取诱敌深入、集中 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 针,于11月下旬发动第二次 战役。志愿军在敌机狂轰滥 炸、我军后勤供应不上且气 候严寒的极端网难条件下, 英勇作战,歼灭和重创包括 美军“王牌”陆战第一师在内 的大批敌军。12月6日,收 复平壤。到12月24日战役 结束时,帮助朝鲜人民收复 了“三八线”以北绝大部分国 土,迫使敌军从总进攻变成 总退却。志愿军站稳了脚跟 ,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 ,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 定了基础。随后,志愿军相 继进行了3次大的战役。到 1951年6月10日,5次战役 共歼敌23万余人,把战线稳 定在“三八线”附近。以运动 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的抗美援 朝战争第一阶段结束。 美国政府意识到,要打 到鸭绿江边迅速结束朝鲜战 争已经毫无希望,被迫同意 进行谈判。从1951年7月开 始,双方举行停战谈判,抗 美援朝战争进入谈谈打打、 以打促谈,以阵地战为主要 作战形式的第二阶段。美国 在军事分界线、遣返战俘等 问题上设置障碍,破坏谈判 ,并不断以武力相要挟。美 国动用陆军的1/3、空军的 1/5和海军的近半数投人朝 鲜战场,企图用疯狂轰炸我 交通补给线的“绞杀战”、海 岸进攻等军事手段迫使我方 在谈判中屈服。志愿军坚决 贯彻毛泽东提出的“充分准 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 到结束战争”的总方针以及“ 零敲牛皮糖”的战术,将阵 地防御和运动战相结合,积 极进行战术反击作战,粉碎 了敌军的一次次进攻。 1952年10月,“联合国军 ”发动“金化攻势”,向处于 战略要冲的上甘岭实施猛烈 进攻。在长达43天的上甘岭 战役中,敌军共向这块3.7 平方公里的土地倾泻了190 多万发炮弹和5000多枚重 磅炸弹,山头几乎被削低两 米。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顽 强阻击,在炮兵火力支援下 ,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 ,打退敌人670多次冲击, 共毙伤敌2.5万余人,击落 击伤敌机274架,击毁击伤 大口径火炮61门,守住了阵 地。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整个 正面战场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中国国内部队轮番入朝作 战,年轻的志愿军空军也开 始出战,共击落敌机330架 ,击伤95架。美国在战场上 没有得到的东西,在谈判桌 上同样没有得到,不得不于 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 上签字。 在志愿军浴血奋战的同 时,中共中央统揽全局,实 施有力的战争动员和正确的 战争指导,采取边打、边稳 、边建的方针,开展了波澜 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 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支 撑起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 途命运的伟大抗争。全国掀 起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 热潮,各行各业节衣缩食, 踊跃捐献飞机大炮。到 1952年5月底,全国共捐献 5.565亿元(旧币),折合 3710架战斗机。工人、农 民掀起爱国主义生产劳动竞 赛和增产节约运动,提出“ 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 炮”“要人有人,要粮有粮” 等口号,有力地支援了志愿 军英勇作战,为战争的胜利 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人民赢 得了这场战争,打破了美军 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战争 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没有 胜利班师的战争。在异常残 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 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 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 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 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 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 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 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 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 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 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 朝精神。志愿军将士面对强 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 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 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 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 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 诗。志愿军先后涌现出杨根 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 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 功臣集体,在全国人民的心 目中,志愿军将士无愧为“ 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 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 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 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 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 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极 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 信心和自豪感。经此一战, 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奠 定了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 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大 国地位。中国人民用胜利向 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 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 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 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 了!” P28-30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 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 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 ,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 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 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 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 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 导下,新中国成立后,在较 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民主革命 遗留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 恢复,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 的胜利,消灭了在中国延续 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 ,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 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 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贫穷 落后的国民经济,中国共产 党以深邃宏阔的历史眼光, 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 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 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 深刻的社会变革。新中国第 一代建设者们,将个人命运 与国家前途紧紧地绑在一起 ,投入到激情燃烧的建设岁 月。新中国在成立后不到30 年的时间,就基本建立起相 对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 民经济体系,取得了“两弹 一星”等国防尖端成就,恢 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实现 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 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 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 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 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 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 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 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 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 中国!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实现了具有深远历史意 义的伟大转折,中国共产党 团结带领人民踏上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 征程。基于对“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深 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确立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 放”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 唤醒了蛰伏的生机与活力, 各种所有制形式、各种市场 主体纷纷涌现,全方位、多 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 局迅速形成,人民的生活水 平迅速提高,中国创造了世 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 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在前 无古人的探索中,中国共产 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方面 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 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 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 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 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 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 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 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 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 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 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 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 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 时代!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步人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统 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 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和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 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 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 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 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 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 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 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 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 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 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 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 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 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 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 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 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涵盖新时代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 、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 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 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 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 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 、文化、教育、民生、民族 、宗教、社会、生态文明、 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 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 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 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 战略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 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 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 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 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 坚持并不断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 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 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 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 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 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必将载人中华民族发展史册 、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中国 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 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 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 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 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 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 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 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 所系、命运所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 悬。“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 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 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 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中华民族正处于一个超过以 往任何时候的伟大时代,一 个不断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 伟大奇迹的时代,一个将对 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的时 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 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胸怀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向着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的目标出发。“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 ,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 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 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 煌!”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 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 的重要论述为依据,紧密结 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社 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 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伟大实践,充分吸收学 界最新研究成果,讲好中国 共产党故事、新中国故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 事,讲好普通人、普通家庭 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命运的 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 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 “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 什么“好”,内容准确翔实、 叙述平实顺畅,条理严谨清 晰,细节鲜活生动,是广大 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新中 国史的权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