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分类
#
#
死神永生
书号9787229030933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11
中图法分类号 I247.5
作者/译者刘慈欣
版次/印次1
开本

¥38.00

心事浩渺连广字 多年以后,我还会记得看完《三体》的那个秋夜,我走出家门,在小区 里盘桓。铅灰色的上海夜空几乎看不到几颗星星,但是我的心中却仿佛有无 限的星光在涌动。这是一种奇异的感受,我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好像都被放 大、重组和牵引,指向一个浩瀚的所在。 即使没有光污染,身在北半球中纬度的我也不可能看到半人马座。但是 在《三体》之后,我却觉得自己与那看不见的星系中子虚乌有的三星有了一 种近乎真实的联系。 从一开始,刘慈欣就被人视为中国的硬科幻代表。要知道,这是一桩吃 力不讨好的活儿,在当今这个微小化、朋克化和奇幻化的世界科幻文坛,相 当不与时俱进。但大刘仿佛是下定决心要为中国科幻补课一般,执著地用坚 实的物理法则和潮水一般的细节为我们打造全新的世界。这些世界卓然成形 ,栩栩如生地向我们猛扑过来。 《三体》是一部多重旋律的作品:此岸、彼岸与红岸,过去、现在与未 来,交织成中国文学中罕见的复调。故事的核心竟然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 文革。当主流文学渐渐远离了这个沉重的话题,大刘竟然以太空史诗的方式 重返历史的现场,用光年的尺度来重新衡量那永远的伤痕,在超越性的视野 上审视苦难、救赎与背叛。这一既幻想又现实还科学的中国版《天路历程》 ,疯狂而冷静,沉重而壮阔,绝望而超脱。 文革仅仅是《三体》的起点。我个人认为,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以虚拟 游戏方式展示的三体世界历史。三体星系由于拥有三颗太阳,其不规则运动 使得三体文明的生存条件极为严酷。为了应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他们随 时可以将自己体内的水分完全排出,变成干燥的纤维状物体,以躲过完全不 适合生存的恶劣气候。对于这个极为奇幻的想象世界,大刘充分发挥了他在 硬科学上的特长,赋予这个世界完全真实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发展规律。 作为一个电脑工程师,大刘甚至设计了一个三体程序,来模拟宇宙文明间的 相互关系。 这是一个游戏,游戏背后是一个遥远星际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 ,游戏中的人物却是孔子、墨子、秦始皇、伽利略、葛力高利教皇、牛顿、 爱因斯坦……古今中外各路人马走马灯似的上场。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狂欢 ,历史、文革、三体又构成了另一个意义上的三体关系,它们之间遥相辉映 而又扑朔迷离,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涵着触手可及的现实针对性, 把三体系统的复杂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要是换了别人,《三体》写到这个程度,大可满意收场了,但是对大刘 来说,好戏才刚刚开始。在《三体Ⅱ·黑暗森林》中,地球、三体和宇宙更 高级文明构成了一个更大规模的三体结构。面对三体人令人难以置信的科技 和前来毁灭地球的庞大舰队,人类举全球之力,制订了“面壁计划”,由四 位“面壁人”独立设计四套反击方案。说真的,其中每一套对策都构思独特 、气势磅礴,令人拍案叫绝。放到其他人的作品中,每个都可以作为构筑大 结局的终极解决方案。但对大刘来说,这些都只不过是铺垫和浮云。 假如在太空中存在着无数的文明,它们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大刘 别出心裁地设想了一门“宇宙社会学”,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宇宙社会学设 定两条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 ,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乍一看这“公理”很俗很平淡很没意思 ,但等到最后底牌翻出来绝对震死你。在《三体Ⅱ。黑暗森林》的结尾,我 体验到了多年未在文学作品中体验到的完美高潮,一种启示性的震撼,一种 极致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正来自“宇宙社会学公理”那出人意料的合理展 开和推衍,经过了漫长的准备和铺垫,与作品的开头形成绝妙呼应。我想, 这也就是马克思推崇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吧。在我们的中国文学中,又 有多少这样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呢? 当《三体Ⅱ·黑暗森林》问世的时候,我们这些三体迷的心态相当矛盾 。一方面,我们觉得《三体Ⅱ·黑暗森林》近于完美,难以想象这之后还能 整出些什么来。另一方面,我们又希望大刘能够再整出些什么来。之后,又 听说他在工作上遇到了一点问题,曾经考虑放弃《三体Ⅲ》的写作,着实令 我们担忧不已。但最终,身处僻壤的他,又写出一本放眼宇宙的大作,这本 身就是一件颇有科幻色彩的事。谢天谢地,他终于坚持了下来。 当大刘提出让我来为《三体Ⅲ》写序的时候,我的内心是一片抑制不住 的狂喜,不仅是为了这份难得的荣耀,更是为了能抢在第一时间先睹为快。 在一个剧透被视为不可饶恕的罪行的年代,我必须非常小心。长话短说吧, 我认为《三体Ⅲ》在许多方面都超越了前两部,而且这种超越不是一点点。 前面对宇宙的黑暗森林只是迂回虚写,第三部就是正面强攻了,这难度极大 。我真是很佩服大刘毫不取巧的勇气,更佩服他对宇宙风景得心应手的描写 ,那真可以说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看到《三体Ⅲ》的结尾,我忍不 住想起阿西莫夫的《最后的问题》,那也是对宇宙终点的描写,大家可以比 较一下,看看谁的想象力走得更远,谁的细节更丰富,谁的宇宙更宏大。 《三体Ⅲ》很硬科幻,对普通读者来说,流畅度和可读性可能会不如前 两部。其中一些段落甚至有一些晦涩(如对“神”的描写),但是对科幻爱好 者和大刘的粉丝而言,纷至沓来的宇宙细节一定会让他们更加过瘾。而且我 们理解,大刘的“硬”并非铁板一块,而是软硬相兼、虚实相间,其内在逻 辑可以这样解读:越是疯狂虚幻的想象,越是超越性的思维,背后越是需要 坚实的细节和强大的逻辑。刘氏宇宙学的基础是技术,而在这林林总总技术 化的冷酷思考背后,有一颗柔软温暖的心。从《三体》开始,大刘越走越远 ,但他并非一去不回,即使在最远的地方,我们也能看到他对人类的关爱。 《三体Ⅲ》始于一个近乎琼瑶式的爱情故事,一个人为自己暗恋的对象买一 颗遥远的星星,这故事是如此的寂寞无助、浪漫彻骨。最终,这颗星星将为 无尽的黑暗森林带来一丝光亮,卑微绝望的单恋也将成为播撒宇宙的大爱。 在整个三部曲中,我个人认为第一部最有历史感和现实性;第二部的完 成度最高,结构最完整,线索最清晰,也最华丽好看;而《三体Ⅲ》则是把 宇宙视野和本质性的思考推向了极致,这方面目前无人能及。在一个思想淡 出文学(以及其他领域)的年代,我们看到中国的科幻界有人在默默地补位, 而且远不止大刘一个人。《三体》对历史的反思,《三体Ⅱ·黑暗森林》对 道德的超越,到《三体Ⅲ》发展成为对全面的宇宙社会学、宇宙心理学、宇 宙生态学的建构。这是屠龙之术吗?看看斯蒂芬·霍金最近的警告,也许我 们会对“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做出全新的理解。 有时候我会忍不住想,假如有一天三体人真的降临,人类应该请大刘出 山,参加地球危机委员会的工作。无论是威慑博弈、防卫反击,还是宇宙公 关,大刘都是领先一步的专家。如果说天机不可泄露的话,大刘应该是我们 这个世界最知晓天机的人之一了。三体人如果有一份追杀名单的话,他也绝 对会名列前茅。小心啊,大刘! 当然,这只不过是幻想,只不过是神话……可是,说到神话,这难道不 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奢侈品吗?坦率地说,系统性的史诗与神话一直是中国 文学的弱项。在遭受后现代文化的洗礼之后,我们的作家更是如获至宝,把 缺失视为强项,奉行“躲避崇高”的策略,鄙视宏大叙事,消解终极追问。 我推崇大刘的作品,也因为他逆流而上,发扬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为中国 文学注入整体性的思维和超越性的视野。这种终极的关I怀和追问,又建立 在科学的逻辑和逼真的细节之上,这就让浩瀚的幻想插上了坚实的翅膀。 当尼采向世界发出“上帝已死”的宣告时,一些价值解体了,但另一些 依然存在。旧的神话消失了,新的神话依然在不断诞生。人类从来没有停下 追赶神话的脚步。我们惊奇地发现,在一个崭新的世纪,无尽的宇宙依然是 无尽的神话的无尽的沃壤,而科学与技术已经悄然在这新神话中扮演了越来 越重要的角色。大刘的世界,涵盖了从奇点到宇宙边际的所有尺度,跨越了 从白垩纪到未来亿万年的漫长时光,其思想的速度和广度,早已超越了“可 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传统境界。《三体Ⅲ》对宇宙结构的想象, 已经开始涉及时间的本质和创世的秘密,但看得出大刘有意与西方的神话保 持距离,走的是一条新的中国神话的道路。这是前所未有的工作。关于宇宙 之始,之终,之真相,他猜了、他想了、他写了,至于是否正确,已经不重 要了。虽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可人类如果不思考,上帝连发笑都不 屑。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六部



君士坦丁十一世暂时收回思绪,推开面前的一堆城防图,裹紧紫袍,静 静等待着。 他的时间感很准确,震动果然准时到来,仿佛来自地心深处,厚重而猛 烈。银烛台震得嗡嗡作响,一缕灰尘自顶而下,这灰尘可能已经在达夫纳宫 的屋顶上静静地待了上千年。它们落到烛苗里,激出一片火星。这震动是一 枚一千二百磅的花岗石质炮弹击中城墙时发出的,每次间隔三小时,这是奥 斯曼帝国的乌尔班巨炮装填一次所需的时间。巨弹击中的是世界上最坚固的 城墙,由狄奥多西二世建于公元5世纪,之后不断扩展加固,它是拜占庭人 在强敌面前的主要依靠。但现在,巨弹每次都能把城墙击开一个大缺口,像 被一个无形的巨人啃了一口。皇帝能想象出那幕场景:空中的碎石块还没落 下,士兵和市民就向缺口一拥而上,像漫天尘土中一群英勇的蚂蚁。他们用 各种东西填堵缺口,有从城内建筑上拆下的砖瓦木块,有装满沙土的亚麻布 袋,还有昂贵的阿拉伯挂毯……他甚至能想象出浸透了夕阳金辉的漫天飞尘 如何缓慢地飘向城内,像一块轻轻盖向君士坦丁堡的金色裹尸布。 在城市被围攻的五个星期里,这震撼每天出现七次,间隔的时间很均等 ,像一座顶天立地的巨钟在报时——这是另一个世界的时间,异教徒的时间 ;与之相比,墙角那座标志基督教世界时间的双头鹰铜钟的钟声听起来格外 软弱无力。 震动平息下去好一会儿,君士坦丁才艰难地把思绪拉回现实,示意门前 的侍卫让门外等着的人进来。 大臣法扎兰领着一名瘦弱的女子悄然走进门。 “陛下,她就是狄奥伦娜。”大臣指指身后的女子说,然后示意躲在他 身后的女子走到前面来。 皇帝一眼就看出了女子的身份。拜占庭上层贵族和下层平民的服饰风格 差别很大,通常贵族女服上缀满华丽的饰品,平民女子却只是以白色的宽大 长衫与连袖外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而狄奥伦娜的穿着却是上层的奢华与 平民的保守并存:她里面穿着连袖白衫,外面却套着一件华贵的“帕拉”斗 篷,这种斗篷本应披在金线刺绣的“丘尼卡”外面;同时,她不敢用象征贵 族上层的紫色和红色,那件“帕拉”是黄色的。她的面庞有一种淫荡的妩媚 ,让人想起宁可美艳地腐烂也不悄然枯萎的花朵——一个妓女,混得还不算 坏的那种。她双目低垂,浑身颤抖,但君士坦丁注意到,她的眼睛像得了热 病似的发着光,透出一种她那个阶层的人很少见的兴奋与期待。 “你有魔法?”皇帝问狄奥伦娜,他只想快些把这件事了结。法扎兰是 一个稳重踏实的人,现在守城的这八千多名士兵,除去不多的常备军和热那 亚的两千雇佣兵,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这位能干的大臣监督下一点一点从十万 市民中紧急征召的。对眼前这事皇帝兴趣不大,只是出于对这位大臣面子的 考虑。 “是的,皇上,我能杀了苏丹。”狄奥伦娜屈膝回答,发颤的声音细若 游丝。 五天前,狄奥伦娜在大皇宫门前要求面见皇帝,面对阻拦的卫兵,她突 然从胸前掏出一个东西高高举起,卫兵们被那东西镇住了,他们不知道那是 什么、从何而来,但肯定那不是寻常之物。狄奥伦娜没有见到皇帝,她被抓 起来交给治安官,被拷问那东西是从哪里偷来的,她招供了,他们证实了, 然后,她就被送到了法扎兰大臣那里。 法扎兰打开手中的一个亚麻布包着的东西,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到皇帝的 书案上,君士坦丁十一世的目光立刻变得与五天前那些第一次看到这东西的 士兵一样一与他们不同的是,他知道这是什么。这是一只纯金的圣杯,上面 镶满了宝石,金光中透着晶莹,摄人心魄。圣杯是九百一十六年前查士丁尼 大帝时代铸造的,一共两只,除了宝石的形状及分布特征外几乎完全相同, 其中一只由历列皇帝保存至今,另一只在公元537年圣索菲亚大教堂重建时 ,同其他圣物一起放人教堂地基深处一个完全封闭的小密室中。眼前这个显 然是后者,因为前一只已经烙上了时间的印痕,变得有些黯淡——当然是与 眼前这只对比才能看出来,这只圣杯看上去仿佛昨天才铸出来一般崭新。 本来没有人相信狄奥伦娜的话,人们都认为这是她从自己的某个富豪主 顾那里偷来的东西,因为虽然很多人知道大教堂下面有密室,但知道精确位 置的人很少;而且地基深处的巨大岩石问没有门,甚至连通向密室的通道都 没有,不动大工程根本不可能进入。四天前,皇帝考虑到城市的危局,命令 将所有的珍贵文卷和圣物打包,以便紧急时刻能迅速转移,尽管他心里清楚 陆路海路都被截断,一旦破城,其实也无处可去。三十个工人花了整整三天 的时间才进人密室,他们发现围成密室的石块几乎跟胡夫金字塔上的一样大 。圣物都存放在密室中一口厚重的石棺中,石棺用纵横十二道粗铁箍封死, 打开石棺又花了大半天时间。当所有的铁箍都被锯断,五个工人在周围重兵 监视下吃力地移开沉重的石盖时,首先吸住众人目光的不是那已封存千年的 圣物和珍宝,而是放在最上面的一串还半新鲜的葡萄!狄奥伦娜说,葡萄是 她五天前放进去的,而且正如她所说,吃了一半,串上还剩七粒果实。对照 镶在棺盖上的一块铜板上刻着的圣物清单,卫兵检查完所有的圣物后,确定 少了一只圣杯。如果不是从狄奥伦娜那里找到了圣杯并得到了她的证词,即 使在场所有人都证明之前密室和石棺完好无损,也会有人难逃一死。 “你是怎么把它拿出来的?”皇帝指着圣杯问。 狄奥伦娜颤抖得更厉害了,显然,即使她真有魔法,在这里也没有安全 感。她惊恐地望着皇帝,好半天才回答:“那些地方,对我来说……对我来 说都是……”她吃力地选择着词汇,“都是打开的。” “那你能在这里做给我看吗,不打开封闭的容器拿出里面的东西?” 狄奥伦娜惊恐地摇摇头,说不出话来,只是求助似的望着大臣。 法扎兰替她回答:“她说只有到某个地方才能施魔法,她不能说出那个 地方,别人也不能跟踪她,否则魔法就会失效,永远失效。” 狄奥伦娜转向皇帝连连点头。 皇帝哼了一声,‘像她这样的,在欧洲早被烧死了。” 狄奥伦娜一下子瘫坐在地上,本来已经很瘦小的身躯缩成一团,看上去 像一个小孩。 “你会杀人吗?”皇帝转向狄奥伦娜问。 狄奥伦娜只是坐在地上不住颤抖,在大臣的催促下,她才点了点头。 “那好,”君士坦丁对法扎兰说,“先试试吧。” 法扎兰领着狄奥伦娜沿一道长长的阶梯向下走去,每隔一段路就有一支 插在墙上的火把,在黑暗中照出小块小块的光晕,每支火把下都有一至两名 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的盔甲反射着火光,在暗处的墙上投下跃动的光纹。 两人最后来到一间阴暗的地堡,寒冷让狄奥伦娜裹紧了斗篷。这里曾是 皇宫夏季存放冰块的地方,现在地堡里没有冰决,在角落的一支火把下,蹲 伏着一个人。他是战俘,从残破的装束看,是奥斯曼帝国的主力安那托利亚 军队的一名军官。他很强壮,火光中狼一般地盯着来人。法扎兰和狄奥伦娜 在紧锁的铁栏门前停下。 大臣指指里面的战俘,“看见了?” 狄奥伦娜点点头。 法扎兰把一个羊皮袋递给她,向上指指,“现在走吧,天亮前把他的人 头拿给我。” 狄奥伦娜从羊皮袋中摸出一把土耳其弯刀,像一轮在黑暗中发着冷光的 残月。她把刀递还给大臣,“大人,我不需要这个。”然后她用斗篷前领半 遮住脸,转身沿阶梯向上走去,步伐悄无声息。在两排火把形成的光晕和黑 暗中,她仿佛在交替变换外形,时而像人,时而像猫,直到渐渐消失在黑暗 中。 法扎兰目送狄奥伦娜离去,直到她在视野中完全消失,才对身边一名禁 卫军官说:“这里要严加守卫。他,”他指指里面的战俘,“一刻也不能放 松监视!” P2-5



从刘慈欣这样的年轻实力派作家身上,我深切感受到了新纪元中国科幻 的勃勃生机。面向未来的中国,需要“三体”系列这样真正富有想象力的科 幻小说。 ——著名科幻作家 叶永烈 一部真正里程碑式的作品,必将成为经典。 ——著名学者 江晓原 刚刚看完《三体Ⅲ》,叹服,太伟大!刘慈欣这部小说超越了《三体Ⅰ 》和《三体Ⅱ》,并把我们写的那些“科幻小说”碾得粉碎。 ——著名科幻作家 韩松 我推崇大刘的作品,是因为他逆流而上,发扬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为 中国文学注入了整体性的思维和超越性的视野。 ——《新发现》杂志主编 严锋



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像一 个恐惧的孩子,熄灭了寻友的篝火,在暗夜中发抖。 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实刚刚蹒跚学步;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 其实还远没有竞争的资格。 使两个文明命悬一线的黑暗森林打击,不过是宇宙战场上一个微不足道 的插曲。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也不可能见到,因为战争的方式和武器 已经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 宇宙的田园时代已经远去,昙花一现的终极之美最终变成任何智慧体都 无法做出的梦,变成游吟诗人缥缈的残歌;宇宙的物竞天择已到了最惨烈的 时刻,在亿万光年暗无天日的战场上,深渊最底层的毁灭力量被唤醒,太空 变成了死神广阔的披风。 太阳系中的人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一切,最后直面真相的,只有两双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