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分类
#
#
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丛书延安精神
书号9787511565594
出版社人民日报
出版日期 2021-06
中图法分类号 D648.4-49
作者/译者陈建波
版次/印次1
开本

¥48.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 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 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 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 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 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 不倒、奋勇向前。”一百年 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 时期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 梁,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 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一个 又一个奇迹,就在于中国共 产党不仅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还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民在实践中锻造、培育了一 系列伟大精神。这一系列伟 大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中国 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 走向胜利,成就了中国共产 党永远年轻有力、永远立于 不败之地的精神密码。在中 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回 顾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发展 历程,梳理中国共产党人的 精神谱系,破译中国共产党 人永远年轻有力、永远立于 不败之地的精神密码,对于 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 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 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 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 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 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一、中国共产党在各个 历史时期奋斗中锻造、积淀 、培育的伟大精神,是一脉 相承、与时俱进的精神谱系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 精神,伟大的政党培育伟大 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铸就伟 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伟大 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在各个历 史时期奋斗中锻造、积淀、 培育的。这些精神之所以伟 大,因为它不但是建立在马 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信仰的基 础之上,而且是在无数中国 共产党人攻坚克难、艰苦奋 斗的基础上沉淀而成的。毛 泽东同志曾说:“自从中国 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 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 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 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 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 代应当完结了。”u有了科学 理论的指导,有了伟大精神 的激励,人民的信仰就会无 比坚定,行动就会无比自觉 ,改造世界的力量就会无比 强大。 截至目前,中国共产党 的伟大精神,有明确命名、 广为传播的就有40多种。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 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 苏区精神、大别山精神、照 金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 征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抗 战精神、南泥湾精神、自求 恩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 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等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主要有抗美援朝精神、 好八连精神、大寨精神、大 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 精神、兵团精神、北大荒精 神、乌兰牧骑精神、西迁精 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 精神、焦裕禄精神、甘祖昌 精神,等等。在改革开放时 期,主要有改革开放精神、 特区精神、女排精神、孔繁 森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 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 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劳模精神,等等。在新时 代,主要有塞罕坝精神、右 玉精神、新丝路精神、企业 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 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抗 疫精神、探月精神、脱贫攻 坚精神,等等。 中国共产党的这些伟大 精神一般以重要地点、重要 事件、重要人物、重要群体 来命名,炫目多彩,前后相 接,相互联系,相互贯通, 激荡人心,展现了中国共产 党人的精神坐标,树立了各 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 形象和先进榜样,形成了一 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精神谱 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 供了丰富滋养。 (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 神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对 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继承发 展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自 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 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 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 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 来的条件下创造。”①中国 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的自觉继承者、弘扬者、践 行者,在5000多年文明中 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是滋养中国共产党伟大精 神不断丰富发展的源泉。 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 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保 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 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 、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 命工作做到底。”③我们现 在走在新时代,但我们不能 忘记来时路,不能忘记历史 ,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 成的伟大精神依然是我们宝 贵的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中国 共产党创造的是千秋伟业, 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 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 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党 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 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 标的建议》也明确提出:“ 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 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 ” 总之,伟大政党培育伟 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 政党,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 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 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苦难和 辉煌,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 产党在百年来不断取得的伟 大成就,以及永远年轻、永 远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密码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 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是中 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 它生动地展示了共产党人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丰富的 、独特的政治文化,是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源泉,是党员干部筑牢信仰 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 稳思想之舵的重要精神养分 ,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这 些伟大精神是我们坚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 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 信的底气,对于我们凝聚中 华民族思想共识、政治文化 认同、精神追求,引领新时 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具有重要的意义。 恩格斯曾说:“一个知道 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 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 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 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 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 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今 天,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改革发展稳定的 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风险挑 战之多前所未有。在前进的 道路上,还有许多“雪山”“ 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 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 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 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 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 得的。我们必须从中国共产 党伟大精神中汲取精神养分 ,增强战略定力,坚定斗争 信心,不断增强斗争本领, 从而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 局中开新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 之际,为有助于广大读者更 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经受的 艰难险阻和创造的不朽奇迹 ,更好地学习掌握并继承弘 扬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我 们组织撰写了这套“中国共 产党伟大精神丛书”,向中 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是为序。 2020年12月26日



第一章 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
第一节 延安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 延安时期与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袖论延安精神
第二章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一节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第二节 坚定必胜信心敢于斗争
第三节 坚持团结统一,凝聚抗战力量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一节 延安整风之前的中国共产党
第二节 伟大的思想解放:延安整风及其重大意义
第三节 党的七大和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第四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第一节 “为人民服务”与党的群众路线
第二节 延安时期党的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三节 延安的党风政风
第五章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的艰苦环境与大生产运动的起步
第二节 大生产运动的深入开展及其重大意义
第六章 淬炼灵魂:延安的精神文化世界
第一节 一场精神盛宴:延安文艺座谈会及其影响
第二节 革命乐观精神的海洋:延安的文体活动
第七章 延安精神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第一节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枢纽
第二节 延安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第三节 延安精神的研究与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延安的基本状况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 ,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 的中南地区,古称肤施、延 州。1935年10月,中共中 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 镇;1937年1月13日,毛泽 东等中央领导进驻延安。从 此,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 脚点和再出发之地。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伟大的中 国革命在这里又重新燃起了 新的烽火和希望。 一、延 安的地理与历史 延安地处 黄土高原的腹地。黄土高原 位于中国中部偏北,为中国 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 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 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 最大的黄土区。黄土地貌是 黄土堆积过程中遭受强烈侵 蚀的产物。风是黄土堆积的 主要动力,侵蚀以流水作用 为主。黄土塬、梁、峁等地 貌类型主要由堆积作用形成 ;各种沟谷则是强烈侵蚀的 结果。黄土高原也是世界上 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 最脆弱的地区之一,除许多 石质山地外,大部分为厚层 黄土所覆盖,经流水长期强 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 、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 景观。 黄土高原的苍凉与雄阔 ,给那些海内外到延安追求 革命的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德国著名反法西斯女战士 王安娜在《中国——我的第 二故乡》中,这样描述陕北 黄土高原的风貌以及延安的 风光:“渭水的对岸,有一 个尘埃滚滚的小城镇,名叫 中部。中部的近郊,有一座 被针松环绕、耸入云霄的高 山,这里就是传说中的黄帝 的巨大陵墓。金黄色琉璃瓦 屋顶的寺院,以及为表彰某 人的英雄行为或超群的品德 而建造的巨大石牌楼,给这 座光秃秃的山平添了几分秀 色。我们乘的货车,在秃山 的蜿蜒曲折的小道上颠簸行 进。分散在山上的小城堡群 的灰色壁垒到了山顶便汇集 到一处,那就是曾被成吉思 汗的军队当做信号塔来使用 的望楼。只不过今日的望楼 已成废墟。在已现黑色的山 脊上,这些古代的城堡废墟 ,巍然屹立,壮美如画。群 山耸立,形状变幻多端,显 现出粗犷的美,令人感到有 一种独特的魅力。这座山脉 奇形怪状,像是被一只巨手 撕裂一样。忽地,一座座丘 陵出现在眼前,它们好像是 一个个精心巧制的巨型圆蛋 糕。这些变幻的景色,简直 把人引进一个浪漫主义的世 界。这里的山山岭岭,和华 北肥沃的平原一样,都是黄 土构成的。”“延安坐落在延 水的两岸。我们到达延安时 ,因为不是雨季,从峡谷流 下来的延河水并不多,易于 涉渡。夕阳的余晖,映照着 黄土岩的绝壁,反射出淡淡 的光,与蓝天交相辉映,风 景如画。那远处可见的高高 的宝塔,是延安的象征。黄 色的宝塔,屹立在黄土的山 上,色彩非常调和,构成了 奇丽的风光。”作家陈克惠( 笔名陆地)回忆1938年10月 初刚到黄土高原的情景:“ 午晌,雾散天开,一眼看去 ,尽是黄土高原。附近地里 ,庄稼已经枯黄,等待开镰 ;远望是重重叠叠的土岭, 见不到一片绿叶,也听不到 了水声。……只有仰首高瞻 ,那倒是奇迹,不由使人叫 绝:碧海青天,万里无云, 美极了,在南方哪里去见到 这般明净、纯洁、柔和,蓝 缎似的苍穹啊!”还有青年革 命者这样写道:我们“住的 这个黄土山坡,是个英雄的 山坡,绵延着中华民族抗敌 御侮的爱国传统的山坡。… …我守着它,爱它,为它付 出劳动,为它去寻觅,去探 索,去取得个人生命的光源 和热能。在这条路上,有时 我被山上尖利的酸枣刺刺伤 ,我忍住痛,向远远近近的 许多黄土山坡眺望,感受许 许多多顽强的生命的跳跃, 就有了力量,觉得真理像以 太那样无处不在,它和生命 的热流,汹涌着,跳跃着, 鞭策鼓励我前进。”也有爱 国华侨在奔赴延安时写道: “进入陕北,我只觉得顿时 浑身轻松、畅快:看天,湛 兰、高远;看山,雄伟、挺 拔;空气清新,野花芬芳; 路旁的庄稼和山顶的大树, 都象在欢迎我们。就这样, 历时一年,行程万里,冲决 阻挠,尝尽辛苦,我们终于 从异国他乡来到延安,投进 母亲的怀抱。”总之,黄土 高原的风土,给那些来到延 安的人们产生的视觉和心理 冲击是巨大的。 从建立高奴县城算起, 延安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 史。延安南门历经战乱与水 患,经多次修葺,业已有 1000多年历史了。据记载 ,早在981年至984年之间 ,延安南川河发生过特大洪 水,使延城南端多次遭到洪 峰冲击,由于河道西改,军 民大受其害。到了1787年 前后,南河再次泛滥,又将 已经内移的城垣冲毁,发生 了“水推半个延安城”的惊人 灾患。当地群众经过数月努 力,才重新筑成现存的这段 城垣,并在南门上增加了一 个巨幅匾额,上书“安澜”二 字,意思是“安水镇澜”。当 年很多青年辗转来到延安, 有些“一进城门,看见安澜 两个字,眼泪就掉下来了。 ”安澜门也是延安的象征之 一。有白区工作者回 忆:“1940年春,我终于来 到了向往已久的延安。在白 区工作多年的我,如今就象 真正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 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感到 非常亲切。”到了延安,人 们油然产生一种到“家”的安 稳感觉。P3-5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 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的 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 神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 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说 不完、道不尽。 研究延安精神的文章、 专著可谓汗牛充栋,要想写 出一些新意,确实有不少困 难。本书主要选取了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创立、巩固与发 展,延安整风运动,党的群 众路线的形成与实践,大生 产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等 重大历史事件,来展示延安 精神的历史脉络和整体风貌 。 在这里,我要感谢中国 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 院各位领导、同事们对我研 究工作的大力支持。特别感 谢马研院陈志刚研究员对本 书的关注、指导和鼓励。感 谢人民日报出版社为本书出 版付出的辛劳。限于资料和 水平,书中难免会有疏漏之 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 意见。 陈建波 2021年2月



伟大的延安精神滋养了 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 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 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天 我们弘扬延安精神,就要传 承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的精神,始终坚持马克思主 义与中国改革和发展实际相 结合,适应时代需要、把握 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 不断在实践上有新突破、在 理论上有新发展,书写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 本书结合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剖析延 安精神,深入阐释延安精神 赋予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 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