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php?src=http://pic.xinhuabesthy.com:8090/35078/5426895-fm.jpg&sn=87675e55f0988b55858fc432896e4b16)
![#](/pic.php?src=http://pic.xinhuabesthy.com:8090/35078/5426895-fm.jpg&sn=87675e55f0988b55858fc432896e4b16)
《朝花夕拾》原名《旧 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 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 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 散文。 鲁迅(1881—1936),原 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 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 代文学的奠基者,1918年5 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 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 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 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文 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 《坟》《热风集》《华盖集 》等18部。 《朝花夕拾》前七篇反 映鲁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 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 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 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 书的经历。这部作品揭露了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 恶的现象,同时反映了有志 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 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 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 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 之情。 《朝花夕拾》写的虽然 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 程,里面有对亲人和师友的 缅怀、眷念,但又超越于此 ,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中中 国的社会面貌,为人们了解 那个时代提供了丰富、详实 的文献资料,达到了一般的 回忆散文所不可企及的高度 。因为有些散文中所见的只 是一些家务事、儿女情,纯 属个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 澜;主人公仿佛置身于世外 桃源,一点也看不到身外涌 动的时代风云和飘散的炮火 硝烟。有些散文作品有助于 了解某个时期一部分知识分 子的心态,却难以展示他们 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面 貌。《朝花夕拾》则与此不 同。由于作者具有远大的志 向和博大的襟怀,这就使作 品显示了抒写个人遭遇与关 注民族命运的紧密关联,不 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足印, 也展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行 迹。 《朝花夕拾》的语言艺 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鲁 迅将叙事、写景、议论、抒 情等几种表现方法紧密融合 在一起,使笔底波澜呈万千 变化之态势。他在格式上亦 不断推新,使每一篇作品都 具有不同的构架。他不仅继 承了中国古代散文的简约、 严谨,还借鉴了西方散文的 灵动、机趣,可谓博采众长 ,为我所用,且大胆超越, 自成一体。 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他 作为思想解放先驱和艺术革 新旗手之特色。正因如此, 《朝花夕拾》成为中国现代 回忆散文典范之作确是当之 无愧。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朝花夕拾》读后感
参考答案
狗·猫·鼠 名师导读 这篇散文作于1926年2月 21日,是《朝花夕拾》的首 篇。作者通过对童年时救养 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 的经历和感受,以狗、猫、 鼠分别代表那个时代的三个 阶层,借此来表达对弱小者 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 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 人说我是仇猫的。【写作借 鉴:“仿佛”一词嘲讽了“正 人君子”散布的“流言”。】 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 《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 ,当然无话可说,——但倒 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 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 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 ,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 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 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 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 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 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 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 。【写作借鉴:作者表面是 在写自己的担忧与顾忌,实 则是对所谓的“名人”“名教 授”进行讽刺。】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 惹”的。怎地“不好惹”呢? 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 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 :“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 ?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 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 狗’!”【名师点睛:引用那 些人在广告上所说的话,表 现出他们颠倒黑白、断章取 义的一面。】这“逻辑”的奥 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 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 ,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 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 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 ,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 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 了。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 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 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 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 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 。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 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 ,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 ,在覃哈特博士(Dr.O. Dahnhardt)的《自然史底 国民童话》里,总算发见了 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 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 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 、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 。大会议定,派伙计去迎接 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 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 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 不认识。”它问。“那容易, ”大众说,“它是驼背的。” 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 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 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 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 大家都嗤(chi)笑它了。从此 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日尔曼人走出森林虽然 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 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 (huang),玩具的工致,也 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 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 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 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 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 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 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 ,是和这大大两样的。【名 师点睛:前一句借童话故事 中的猫狗讽刺现实中的论敌 ,犀利而幽默;后一句为过 渡句,自然引出“我”仇猫的 叙述。】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 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 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 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 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 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 分辩话。虫蛆(qu)也许是不 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 清高;鸷(zhi)禽(qin)猛兽以 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 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 有竖过“公理”“正义”【名师 点睛:这些是当时陈西滢等 文人常用的字眼。如1925 年陈西滢就曾组织所谓的“ 教育界公理维持会”,来支 持北洋政府迫害教育界进步 人士。】的旗子,使牺牲者 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 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 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 ;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 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 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 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 话。【写作借鉴:采用排比 的修辞手法,层层递进、有 条不紊地讲述了人的“进步” 之路,最后却话锋一转,由 “进步”进入“堕落”,进而指 出堕落的原因,与前文的虫 蛆、鸷禽猛兽形成对比,表 明了作者对那些满嘴空话的 “正人君子”的讽刺与批判。 】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 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 论,则对于只能嗥(hao)叫 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 有忸(niu)怩(ni)”。假使真有 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 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 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 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北 京动物园的前称】里,看见 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 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 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 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 倒不如没有的好罢。【写作 借鉴:此处借助动物园里的 动物,以此表达作者非常讨 厌那些喜欢耍小聪明的人, 而且也充满了讽刺意味。】 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 “党同伐异”[指结帮分派, 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 人],学着人们的说话,随 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 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 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 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 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 ,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 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 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 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 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 ?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 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 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 ,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 怎么一种态度。【名师点睛 :从表面来看,这段话似乎 列举了作者仇猫的具体原因 ,将猫的性情与媚态形象地 展露在读者面前。实际上, 作者是借猫的特征来讽刺那 些幸灾乐祸、折磨弱者的人 。看似写猫却句句针对人, 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使批判 更富张力。】然而,这些口 实,仿佛又是现在提起笔来 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像 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要 说得可靠一点,或者倒不如 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 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 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 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当这 些时候,我便要用长竹竿去 攻击它们。 P2-4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 生家喻户晓的回忆性散文集 ,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 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 思想脉络,在塑造了一些个 性鲜明的人物的同时,将这 些回忆融入理性的思考中, 读来温馨而又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