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 举世闻名的科幻小说。故 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 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 角鲸的大怪物。阿罗纳克 斯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 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他 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 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 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 艇——“鹦鹉螺”号。在将近 十个月的海底旅行中,尼 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 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 和各类生物。航海中高潮 迭起,有海底狩猎,参观 海底森林,探访海底亚特 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 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 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 鱼、章鱼搏斗,击退土著 人的围攻,等等。 在《海底两万里》这部 作品中,作者把对海洋的 幻想发挥到了极致。“鹦鹉 螺”号在大海中任意穿梭, 海底时而险象环生,动人 心弦;时而景色壮观,令 人陶醉。小说充满了浓厚 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 人类认知和驾驭海洋的信 心,展示了人类坚强的意 志。 作者儒勒·凡尔纳(1828 年2月8日-1905年3月24日 ),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 作家及诗人。他出生于法 国港口城市南特的一个中 产阶级家庭,早年依从其 父亲的意愿在巴黎学习法 律,之后开始创作剧本以 及撰写杂志文章。凡尔纳 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 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 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 为总名,代表作为三部曲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 《地心游记》等。他的作 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 要的影响,因此他与赫伯 特·乔治·威尔斯一道,被称 作“科幻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表现了 凡尔纳丰富多彩的想象和 缜密细腻的行文特点。小 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 秘色彩的海底世界;语言 生动有趣,既是艺术的语 言,又是科学的语言,对 各种海底事物的说明入木 三分,惟妙惟肖。特别是 那艘“鹦鹉螺”号潜艇,让读 者如痴如醉。 《海底两万里》中的潜 艇起名为“鹦鹉螺”,而鹦鹉 螺正是以自身薄薄的几毫 米螺壳却能承受下潜到百 米深海后的巨大水压的螺 壳动物。这一细节充分表 现了凡尔纳广博的科学知 识。 《海底两万里》的成功 离不开最引人注目的特点 ——描写。埃泽尔曾经给 凡尔纳作品作序说:“其实 ,他的目的在于概括现代 科学积累的有关地理、地 质、物理、天文的全部知 识,以他特有的迷人方式 ,重新讲述世界历史。”所 以描写势必成为实现这个 目的的手段。凡尔纳时而 借助教授、尼摩船长、特 别是尼摩船长的口述;时 而透过舷窗向外张望,或 者走出潜艇实地观察。从 描写的手法上,大致有照 相式的实录(例如从舷窗观 看神奇的海底、悲惨的海 难),更多的是先描写后解 释(例如涉及珊瑚、海绵纲 、珍珠、海藻的段落),这 种写法营造出令人信赖的“ 科学感”;描写发展到极致 就是一连串术语的罗列, 如教授观赏尼摩船长收藏 的珊瑚、贝壳;“走火人魔 的分类狂”龚赛伊对各种鱼 类进行分类等。这些描写 不厌其详,不仅表现出作 者的严谨态度,而且给人 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作者 的语汇丰富,许多术语深 奥冷僻,普通读者难以全 部理解,这种隔阂反而营 造出一种诗意,奇异的音 韵结合又产生出美感,所 以有人称凡尔纳的描写与 马拉美的象征主义诗歌有 异曲同工之妙,他那叠加 的名词犹如马赛克瓷砖, 拼出一个迷人的神话世界 。
第一部
第一章 飞驰的暗礁
第二章 赞成和反对
第三章 随您的便
第四章 尼德·兰
第五章 冒险行动
第六章 开足马力
第七章 来历不明的鲸鱼
第八章 动中之动
第九章 尼德·兰的愤怒
第十章 海洋人
第十一章 “鹦鹉螺”号
第十二章 一切都用电
第十三章 一些数字
第十四章 黑潮暖流
第十五章 一封邀请书
第十六章 在海底平原上散步
第十七章 海底森林
第十八章 太平洋下四千里
第十九章 万尼科罗群岛
第二十章 托雷斯海峡
第二十一章 在陆地上的两天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长的雷
第二十三章 强制睡眠
第二十四章 珊瑚王国
第二部
第一章 印度洋
第二章 尼摩船长的新提议
第三章 价值千万的珍珠
第四章 红海
第五章 阿拉伯海底隧道
第六章 希腊群岛
第七章 四十八小时穿越地中海
第八章 维哥湾
第九章 沉没的大陆
第十章 海底煤坑
第十一章 萨尔加斯海
第十二章 大头鲸和长须鲸
第十三章 冰山
第十四章 南极
第十五章 意外还是偶然
第十六章 缺少空气
第十七章 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
第十八章 章鱼
第十九章 大西洋暖流
第二十章 北纬47度24分,西经17度28分
第二十一章 屠杀场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长的最后几句话
第二十三章 结论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参考答案
第一章飞驰的暗礁 名师导读 有人在大海上发现了一 种非常奇怪的动物,而且 由这个动物引发出很多神 秘事件,人们对此议论纷 纷。刚开始,人们对它也 只是好奇,但随着它不断 给人们制造麻烦,人们也 开始采取各种行动对它进 行抓捕。 1866年,大海上发生了 一件稀奇古怪的事,海洋 中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 外形庞大的东西】,就像 飞驰的巨礁,多艘航船莫 名其妙地被撞裂了。且不 说当时在沿海居民中引起 的轰动和引发世界舆论的 各种传闻,就连一般航海 人员都大大地受了震动。 欧美的进出口商人、船长 和船主,各国的海军官佐 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 都非常关注这件事。【名 师点睛:提出时间、地点 等要素,突出事件受关注 的程度。】 许多航海日志所记下的 关于这个怪物的外形以及 行动时难以估计的速度, 还有转移时惊人的力量及 其特殊本领等,都令人难 以置信。【名师点睛:这 句话为下文的开启设置了 悬念,并且重点突出它之 所以被称为怪物的原因, 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如 果这东西是鲸类动物,那 么它的体积是大大超过了 生物学家曾经加以分类的 鲸。居维叶【法国自然学 家】、拉赛佩德【法国作 家、博物学家】、德:卡 特法热【法国博物学家、 人类学家】,除非这些科 学家本人的眼睛看见过, 否则人们不会承认有这样 一种怪物存在的。 撇开那些过低的估计, 即这个东西只有200英尺长 ;同时也不接受过于夸张 的言论,即它有1英里宽、 3英里长。把多次观察的结 果折中一下来看我们可以 肯定,这个奇怪的生物, 如果真是存在的话,它的 体积是大大超过鱼类学家 所承认的体积的。【写作 借鉴:用列数据的说明方 法,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 然而这东西确实存在, 事实本身已经是不可否认 的。那么,由于人类好奇 的心理,我们就不难理解 这个怪物的出现会在全世 界引起怎样的骚动。至于 说这是荒唐无稽【指十分 荒唐,不可凭信】之谈, 那是决不会有人同意的。 1866年7月20日,加尔 各答——布纳齐汽船公司 的“希金森总督”号,在澳大 利亚海岸东边5英里,碰见 了这个游动的巨大物体。 在波光浩瀚的海面上,巴 克船长开始还以为是座没 人知道的暗礁,正在测定 它的位置时,突然,这个 怪物喷出两道鲸类动物特 有的水柱,有50米那么高 ……船长立即命令手下将船 以发疯般的速度开离了那 片水域。【名师点睛:文 中通过“两道水柱”“50米高” 来突出怪物身躯非常庞大 ……引起读者的猜测。】 过了3天,西印度——太 平洋汽船公司的“克里斯托 瓦尔·哥伦布”号,在太平洋 上也碰到这样的事。“希金 森总督”号看见这怪物以后 3天,“克里斯托瓦尔·哥伦 布”号在相距700里的地方 也看见了这个庞然大物! 这个奇特的鲸类动物能以 惊人的速度从一处转移到 另一处。两个星期以后, 在离上面说的地点有两千 英里远的地方,国营轮船 公司的“赫尔维西亚”号和皇 家邮船公司的“香农”号,在 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大西洋 海面上相遇的时候,在北 纬42度15分、西经60度35 分的地方,同时看到了这 个大怪物。据两船观察的 结果,估计它的长度有100 多米,事实上,迄【到, 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长 的鲸,也不超过五六十米 长,像它这样的“巨型”鲸只 怕已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力。【名师点睛:通过与 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长的 鲸相比,从而凸显这个“庞 然大物”的外形特征。】 自此以后,新的消息不 断传来…… 横渡大西洋的“贝雷尔” 号所做的种种观测,茵曼 轮船公司的“埃特纳”号跟这 个怪物的一次相撞,法国 二级军舰“诺曼底”号军官们 所写的记录,海军高级参 谋菲茨·詹姆斯在“克利德爵 士”号上所做的很精密的测 算,这一切都曾轰动一时 。在一些国家里,生性幽 默的人都拿这件事作为谈 笑资料。但在严肃务实的 国家里,像英国、美国和 德国,它们对这事就非常 关注。 在各大城市里,这头海 怪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人 们在咖啡馆里为它赞叹不 已,在报刊上嘲笑它,在 舞台上扮演它……【写作借 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行文,增强语言的气势和 表达效果。】从这怪物身 上捏造出各种各样的奇闻 。在一些发行量不大的报 刊上出现了各种巨大动物 的离奇的报道,从北冰洋 的白鲸可怕的“莫比·狄克” ,一直到北海巨妖“克拉肯” ——这种怪鱼的触须可以 缠住一只载重500吨的船而 把它拖到海底去——都应 有尽有。有些人甚至引经 据典【指引用经典著作中 的语句或故事作为论据】 ,搬出古代的传说如亚里 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 大帝的老师】和普林尼的 见解(他们承认这类怪物 的存在),或者搬出彭托皮 丹主教的挪威童话、保罗· 赫格德的记述,以及哈林 顿先生的报告。这报告是 不容怀疑的。他说,1857 年,他在嘉斯第兰号上看 见过一种大蛇,那种蛇以 前只在那立宪号到过的海 面上才能看见。【名师点 睛:通过引用名人名言, 增强文章说服力。】 于是,在学术团体里和 科学报刊中产生了相信者 和怀疑者,这两派人无休 止地争论着。“怪物问题”牵 动着人们的心。自以为懂 科学的新闻记者和一向自 以为多才的文人开起火来 ,他们在这次值得纪念的 笔战中花费了不少的墨水 !甚至有几个人还付出了 流血的代价,因为有人把 针对大海蛇论战的笔锋移 向一些态度傲慢的家伙身 上了。 P2-4
《海底两万里》讲述了 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 和他的助手以及鱼叉手尼 德·兰因追捕海怪而落入“海 怪”——“鹦鹉螺”号潜水艇 里,“鹦鹉螺”号主人尼摩船 长载着他们在海底世界历 险的故事。他们一起饱览 海底的奇幻景观和各类生 物,整个航行过程悬念迭 出,异彩纷呈。本书美妙 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 国情调,读来引人入胜, 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神奇 和科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