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分类
#
#
月亮与六便士(精)
书号9787544785907
出版社译林
出版日期 2021-05
中图法分类号 I561.45
作者/译者(英国)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版次/印次1
开本

¥49.00

另一种高度 刘瑜 你肯定有这样一个朋友 吧:在银行工作,长得一 般,业务凑合,有老婆孩 子,勤勤恳恳养家糊口, 不爱说话,但如果开口说 话,说的话也多半无趣无 味—总之形象非常白开水 ,在任何一个社交场合都 是角落里不大起眼的人。 事实上你肯定有不止一个 这样的朋友,事实上你自 己没准就是这样的人。 你能想象这个朋友突然 有一天离家出走了吗?然 后等你再听说他的消息时 ,据说他已经到了巴黎, 正从头开始学画画,要做 一个画家。你很难想象, 环顾我四周所有具有上述 特征的朋友,我也 不能。但是毛姆却写了 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叫 查尔斯。在留下一张内容 为“晚饭备好了”的字条之后 ,他离开了自己十七年的 妻子和两个孩子,去了巴 黎。那一年他四十岁,住 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 身上只有一百块钱。 但,这并不是一个追梦 人如何历经艰险实现辉煌 的励志故事。如果是这样 一个故事,这个男角应该 二十出头,英俊潇洒,在 书中碰上一个有钱人的漂 亮女儿,当然肯定也会碰 上一个嫉妒他才华 的小人,该小人势必要 跟他争夺那位小姐,但正 义必将战胜邪恶,男主角 成为大亨,有情人也终成 眷属。 《月亮与六便士》却不 是这样一个故事。它是一 个怎样的故事呢?全世界 都在追逐着梦想,查尔斯 却在追逐他的噩运。好吧 ,这两件事其实没那么不 同,被梦想俘虏的人就是 在追逐自己的噩运。 当然这里所说的梦想, 是真的梦想,不是“爸爸妈 妈说”“老师说”“电视报纸说 ”里被说出来的那个蓝图, 不是蓝领、白领之上的那 个金领,不是猎人给麻雀 设的圈套里的那点米粒。 查尔斯疾步如飞,如愿 以偿地追上了他的噩运。 五年之后,他在巴黎贫病 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 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 几乎一命呜呼。后来,他 沦落街头成了码头工人。 又过了几年,他自我流放 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 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 临死之前叫人把他的巅峰 之作付之一炬。十五年之 内,这个伦敦的股票交易 员风驰电掣,越过城市, 越过文明,越过中产阶级 ,越过太平洋,越过人性 ,终于追上了命运这匹烈 马。 “He lives at another level.”电影《狂宴》(Big Night)有这样一句台词, 查尔斯让我想起这句台词 。别人的人生是在不断做 加法,他却在做减法。人 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 我绑架,唯有失去是 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查 尔斯拒绝再做“丈夫”“爸爸” “朋友”“同事”“英国人”,他 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 脱去一层一层衣服,最后 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 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小 说里的那个“我”问他:“难 道你不爱你的孩子们?”他 说:“我对他们没有特殊感 情。”“我”再问他:“难道你 连爱情都不需要吗?”他说 :“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 别人也许会同情他的穷困 潦倒,他拿起画笔时,却 觉得自己是一个君王。 这样的人当然可恶。他 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 人,自私,没有责任心, 不屑和“社会”发生任何关系 。但他又很无辜,因为他 的眼里岂止没有别人,甚 至没有自己。他不是选择 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 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 必须挣扎”。如果说他与别 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比 别人更服从宿命。梦想多 么妖冶,多么锋利,人们 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 功名,或者利禄,或者求 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 但是查尔斯拒绝成为“人们” 里面的那个“们”。满地都是 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 月亮。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子 定格在查尔斯的最后时光 。一个太平洋孤岛的丛林 深处,一间简陋土屋里, 那位因麻风病而毁容的老 人,坐在自己描画的满墙 壁画中,聆听波涛汹涌的 颜色—对,那时他 已经失明,只能聆听颜 色,金色是高音,黑色是 低音,白色是微风,红色 是尖叫。我承认,此情此 景不能唤起我丝毫的怜悯 ,因为心中唯有敬畏—骇 然与敬畏。我想这就是传 说中的宁静。我想这就是 传说中的胜利。虽不信神 ,但我想这就是那个人们 应当在胸前画一个十字架 说“阿门”的情景。



《月亮与六便士(精)》无目录



一 坦白说,最初跟查尔斯· 斯特里克兰认识的时候, 我从来就没觉得他身上有 任何非同寻常的地方。然 而时至今日,几乎再没有 什么人能否认他的伟大了 。我所说的并非走运的政 客或成功的军人获得的那 种伟大;那种特质更多地 属于他所占有的地位,而 非源于他自身;一旦境况 有变,其赫赫威名也就会 大为衰减。人们太过经常 地发现,一位下了野的首 相不过是个夸夸其谈的演 说家,虚张声势;而一位 退了职的将军也只是一介 市井伧父,外强中干。查 尔斯·斯特里克兰的伟大却 是货真价实的。你也许并 不喜欢他的艺术,但无论 如何,你不可能不对它产 生兴趣。他扰乱你的心神 、吸引你的注意。他受人 揶揄嘲弄的时代已经成为 过去,捍卫他已经不再是 一种古怪的表现,颂扬他 也不再是一种反常的行径 。他的缺点已被当作他的 功绩的必要陪衬,为大家 所接受。他在艺术史上的 地位仍旧可以继续讨论, 而且崇拜者对他的吹捧就 跟诋毁者对他的侮蔑同样 变幻莫测、反复无常;但 有一点已经是不容置疑的 定论了,那就是他确是天 纵奇才。在我看来,艺术 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就是艺 术家的个性;如果其个性 是独一无二的,他纵有一 千个缺陷,我也甘愿谅解 。我猜想,委拉斯开兹应 该是个比艾尔·格列柯更好 的画家,可是习以为常以 后,我们对他的赞赏已经 有些走了味儿:而那位克 里特人却独具一种性感而 又悲剧之美,仿佛将其灵 魂的秘密全都作为永恒的 牺牲祭献给了上帝。艺术 家、画家、诗人或是音乐 家,通过他们那崇高或是 优美的装点来满足我们的 审美感觉;不过这也跟性 本能不无相似之处,都有 其野蛮横暴的一面:他同 样也将他本人更为伟大的 天赋呈现在你面前。追索 他的秘密颇有些阅读侦探 小说的魅力。它是个跟宇 宙类似的谜,其妙处正在 于没有确定的答案。即便 是斯特里克兰那些最微不 足道的作品也隐约展现出 一种奇怪、复杂而又备受 折磨的个性;正是因为这 一点,就连那些最不喜欢 他的画作的人都无法对它 们漠然置之;也正是这一 点,激发了人们对于他的 生活和性格的无比好奇和 浓厚兴趣。 直到斯特里克兰去世四 年后,莫里斯·于雷才写了 那篇发表在《法兰西信使 报》上的文章,将这位不 为人知的画家从湮没无闻 中拯救出来,并由此开辟 出一条道路,追随者云集 景从。在很长一段时期里 ,没有任何一位评论家在 法国享有更为无可争议的 权威,而且他所提出的论 点也不可能不给人以深刻 的印象;它们貌似有些过 分,后来的公论却证实了 其评价的公正性,而且查 尔斯·斯特里克兰的声誉也 已经在他所奠定的基调上 确立了起来,不可动摇。 斯特里克兰身后声誉的直 线上升在整个艺术史上也 算得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事 件之一。不过我并不打算 涉及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 作品,除非是在它们跟他 的性格密切相关的时候。 有些画家目空一切地宣称 ,门外汉对于绘画一无所 知,对他们的作品表示欣 赏的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大 方地掏出支票簿,免开尊 口;对此我不敢苟同。将 艺术只看作唯有能工巧匠 方能完美理解的高超技巧 ,实在是一种大谬不然的 荒唐误解:艺术是情感的 表现方式,而情感是一种 人人都能理解的语言。当 然我也承认,评论家如果 对于技巧没有实践性的知 识,是很少能够对于艺术 对象做出任何有真正价值 的评论的,而我对于绘画 恰恰是非常无知的。幸而 在此专业领域我无须冒什 么风险,因为我的朋友爱 德华·莱格特先生既是一位 有才华的作家,同时还是 一位有造诣的画家,而他 已经在一本小书里对于查 尔斯·斯特里克兰的作品做 了详尽无遗的探讨。这本 书在写作风格上也堪称迷 人的典范,而就大体而论 ,这种优美的文风在英国 已经远不及在法国那么时 兴了。 P3-6



(毛姆是)我喜欢的作 家。 ——加西亚·马尔克斯 在塔希提岛,我想起了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 ,一个问题摆在那里,当 一个人拥有了六便士,他 是想要另外一个六便士, 还是想要仰望一下月亮呢 ? ——杨澜 这段时间我又重读了一 遍《毛姆全集》。 ——村上春树



证券所上班族查尔斯, 妻子漂亮,两个孩子健康 快乐,是平凡的大多数。 生命的前四十年,他与 生活友好相处。 突然有一天,他走上了 一条永不回归的道路。不 知道是积攒了太多的委屈 ,还是愿望终于战胜了现 实。 《月亮与六便士》出版 一百多年来,全世界销量 超过7000万册,撼动着一 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成 为他们的梦想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