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分类
#
#
傅雷家书(精编本)
书号9787570219964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3
中图法分类号 K825.6
作者/译者傅雷
版次/印次1
开本

¥35.00

傅聪的成长(代序) 本刊编者要我谈谈傅聪 的成长,认为他的学习经 过可能对一般青年有所启 发。当然,我的教育方法 是有缺点的,今日的傅聪 ,从整个发展来看也跟完 美二字差得很远。但优点 也好,缺点也好,都可以 供人借镜。现在我先谈谈 我对教育的几个基本观念 。 第一,把人格看作主要 ,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 作次要。童年时代与少年 时代的教育重点,应当在 伦理与道德方面,不能允 许任何一桩生活琐事违反 理性和最广义的做人之道 ;一切都以明辨是非、坚 持真理、拥护正义、爱憎 分明、守公德、守纪律、 诚实不欺、质朴无华、勤 劳耐苦为原则。 第二.把艺术教育只当 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让 孩子学艺术,并不一定要 他成为艺术家。尽管傅聪 很早学钢琴,我却始终准 备让他更弦易辙,按照发 展情况而随时改行的。 第三,既以音乐教育而 论,也决不能仅仅培养音 乐一门,正如学画的不能 单注意绘画,学雕塑、学 戏剧的,不能只注意雕塑 与戏剧一样,需要以全面 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基础。 以上几项原则可用具体事 例来说明。 傅聪三岁至四岁之间, 站在小凳上,头刚好伸到 和我的书桌一样高的时候 ,就爱听古典音乐。只要 收音机或唱机上放送西洋 乐曲,不论是声乐还是器 乐,也不论是哪一乐派的 作品.他都安安静静地听 着,时间久了也不会吵闹 或是打瞌睡。我看了心里 想:“不管他将来学哪一科 ,能有一个艺术园地耕种 ,他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我是存了这种心,才在 他七岁半,进小学四年级 的秋天,让他开始学钢琴 的。 过了一年多,由于孩子 学习进度的快速,不能不 减轻他的负担,我便把他 从小学撤回。这并非说我 那时已决定他专学音乐, 只是认为小学的课程和钢 琴学习可能在家里结合得 更好。傅聪到十四岁为止 ,花在文史和别的学科上 的时间,比花在琴上的多 。英文、数学的代数、几 何等等,另外请了教师。 本国语文的教学主要由我 自己掌握:从孔、孟、先 -秦诸子、国策、《左传 》《晏子春秋》《史记》 《汉书》《世说新语》等 等上选材料,以富有伦理 观念与哲理气息、兼有趣 味性的故事、寓言、史实 为主,以古典诗歌与纯文 艺的散文为辅。用意是要 把语文知识、道德观念和 文艺熏陶结合在一起。我 还记得着重向他指出,“民 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 专制政论的荒谬,也强调“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 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 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一 类的民主思想,“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那种有关操守的教训 .以及“吾曰三省吾身”“人 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三人 行,必有吾师,,等等的 生活作风。教学方法是从 来不直接讲解,而是叫孩 子事前准备,自己先讲: 不了解的文义,只用旁敲 侧击的言语指引他,让他 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来: 误解的地方也不直接改正 ,而是向他发许多问题, 使他自动发觉他的矛盾。 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思考能 力与基本逻辑。不过这方 法也是有条件的.在悟性 较差,智力发达较迟的孩 子身上就行不通。 九岁半,傅聪跟了前上 海交响乐队的创办人兼指 挥,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 先生,他是十九世纪大钢 琴家李斯特的再传弟T。傅 聪在国内所受的唯一严格 的钢琴训练,就是在梅. 百器先生门下的三年。 一九四六年八月,梅·百 器故世。傅聪换了几个教 师,没有遇到合适的;教 师们也觉得他是个问题儿 童。同时也很不用功,而 喜爱音乐的热情并未稍减 。从他开始学琴起,每次 因为他练琴不努力而我锁 上琴,叫他不必再学的时 候,每次他都对着琴哭得 很伤心。一九四八年,他 正课不交卷,私下却乱弹 高深的作品,以致杨嘉仁 先生也觉得无法教下去了 ;我便要他改受正规教育· 让他以同等学力考入高中 (大同附中)。我一向有 个成见,认。为一个茅上 不下的空头艺术家最要不 得,还不如安分守己学一 门实科,”对社会多少还能 有贡献。不久我们全家去 昆明,孩子进了昆明的粤 秀中学。一九五。年秋, 他又自作主张,以同等学 力考入云南大学外文系一 年级。这期间,他的钢琴 学习完全停顿,只偶尔为 当地的合唱队担任伴奏。 可是他学音乐的念头并 没放弃,昆明的青年朋友 们也觉得他长此蹉跎太可 惜,劝他回家。一九五一 年初夏他便离开云大,只 身回上海(我们是一九四 九年先回的),跟苏联籍 的女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 学了一年。那时(傅聪十 七岁)我才肯定傅聪可以 专攻音乐;因为他能刻苦 用功,在琴上每天工作七 八小时,就是酷暑天气, 衣裤尽湿,也不稍休;而 他对音乐的理解也显出有 独到之处。除了琴,那个 时期他还另跟老师念英国 文学.自己阅读了不少政 治理论的书籍。一九五二 年夏,勃隆斯丹夫人去了 加拿大。从此到一九五四 年八月,傅聪又没有钢琴 老师了。 一九五三年夏天,政府 给了他一个难得机会:经 过选拔,派他到罗马尼亚 去参加“第四届国际青年与 学生和平友好联欢节”的钢 琴比赛;接着又随我们的 艺术代表团去民主德国与 波兰作访问演出。他表演 肖邦的乐曲,受到波兰肖 邦专家们的重视;波兰政 府并向我们政府正式提出 ,邀请傅聪参加一九五五 年二月至三月举行的“第五 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一 九五四年八月,傅聪由政 府正式派往波兰,由波兰 的老教授杰维茨基亲自指 导,准备比赛节目。比赛 终了,政府为了进一步培 养他,让他继续留在波兰 学习。 在艺术成长的重要关头 ,遇到全国解放、政府重 视文艺、大力培养人才的 伟大时代,不能不说是傅 聪莫大的幸运;波兰政府 与音乐界热情的帮助,更 是促成傅聪走上艺术大道 的重要因素。但像他过去 那样不规则的、时断时续 的学习经过,在国外音乐 青年中是少有的。肖邦比 赛大会的总节目上,印有 来自世界各国的七十四名 选手的音乐资历,其中就 以傅聪的资历为最贫弱, 竟是独一无二的贫弱。这 也不足为奇。因为西洋音 乐传入中国为时不过半个 世纪。 在这种客观条件之下, 傅聪经过不少挫折而还能 有些许成绩,在初次去波 兰时得到国外音乐界的赞 许,据我分析,是由于下 列几点:(一)他对音乐 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态度严 肃,不但始终如一,还随 着年龄而俱长,从而加强 了他的学习意志,不断地 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 无论到哪儿,他一看到琴 就坐下来,一听到音乐就 把什么都忘了。(二)一 九五一至一九五二年两年 正是他的艺术心灵开始成 熟的时期,而正好他又下 了很大的苦功:睡在床上 往往还在推敲乐曲的章节 句读,斟酌表达的方式. 或是背乐谱;有时竟会废 寝忘食。手指弹痛了,指 尖上包着橡皮膏再弹。一 九五四年冬,波兰女钢琴 家斯门齐安卡到上海,告 诉我傅聪常常十个手指都 包了橡皮膏登台。(三) 自幼培养的独立思考与注 重逻辑的习惯.终于起了 作用,使他后来虽无良师 指导,也能够很有自信地 单独摸索。而居然不曾误 入歧途——这一点直到他 在罗马尼亚比赛有了成绩 .我才得到证实,放了心 。(四)他在十二三岁以 前所接触和欣赏的音乐: 。已不限于钢琴乐曲,而 是包括各种不同的体裁、 不同的风格,所以他的音 乐视野比较宽广。(五) 他不用大人怎样鼓励,从 小就喜欢诗歌、小说、戏 剧、绘画,对一切美的事 物美的风景都有强烈的感 受,使他对音乐能从整个 艺术的意境,而不限于音 乐的意境去体会,补偿了 我们音乐传统的不足。不 用说,他感情的成熟比一 般青年早得多:我素来主 张艺术家的理智必须与感 情平衡,对傅聪尤其注意 这一点,所以在他十四岁 以前只给他念田园诗、叙 事诗与不太伤感的抒情诗 ;但他私下偷看了我的藏 书.不到十五岁已经醉心 于罗曼蒂克文艺,把南唐 后主的词偷偷地背给他弟 弟听了。(六)我来往的 朋友包括各种职业,医生 、律师、工程师、科学≮ 、音乐家、画家、作家、 记者都有,谈的题目非常 广泛;偏偏孩子从七八岁 起专爱躲在客厅门后窃听 大人谈话,挥之不去,去 而复来,无形中表现出他 多方面的好奇心,而平日 的所见所闻也加强和扩大 了他的好奇心。家庭中的 艺术气参,关切社会上大 小问题的习惯,孩子在成 年累月的浸淫在成长过程 中不能说没有影响。我们 解放前对蒋介石政权的愤 恨,崩友们热烈的政治讨 论,孩子也不知不觉地感 染到了。 远在一九五二年,傅聪 演奏俄国斯克里亚宾的作 品,深受他的老师勃隆斯 丹夫人的欣赏;她觉得要 了解这样一位纯粹斯拉夫 灵魂的作家,不是老师所 能教授,而要靠学者自己 心领神会的。一九五三年 他在罗马尼亚演奏斯克里 亚宾,苏联的青年钢琴选 手们都为之感动得下泪。 未参加肖邦比赛以前,他 弹的肖邦的乐曲已被波兰 教授们认为“赋有肖邦的灵 魂”,甚至说他是“一个中国 籍的波兰人”。比赛期间, 评判员中巴西的女钢琴家 ,七十高龄的塔里番洛夫 人对傅聪说:“你有很大的 才具,真正的音乐才具。 除了非常敏感以外,你还 有热烈的、慷慨激昂的气 质,悲壮的情感,异乎寻 常的精致、微妙的色觉, 还有最难得的一点,就是 少有的细腻与高雅的意境 ,特别像在你的《玛祖卡 》中表现的。我历任第二 、三、四届的评判员,从 未听见这样天才式的《玛 祖卡》。这是有历史意义 的:一个中国人创造了真 正的玛祖卡的表达风格。” 英国的评判员路易士.坎 特讷对他自己的学生们说 :“傅聪的玛祖卡真是奇妙 ;在我简直是一个梦.不 能相信真有其事。我无法 想象那么多的层次,那么 典雅,又有那么好的节奏 ,典型的波兰玛祖卡节奏 。”意大利评判员,钢琴家 阿高斯蒂教授对傅聪说:“ 只有古老的文明才能给你 那么多难得的天赋,肖邦 的意境很像中国艺术的意 境。” 这位意大利教授的评语 ,无意中解答了大家心中 的一个谜。因为傅聪在肖 邦比赛前后,在国外引起 了一个普遍的问题:一个 中国青年怎么能理解西洋 音乐如此深切,尤其是在 音乐家中风格极难掌握的 肖邦?我和意大利教授一 样,认为傅聪这方面的成 就大半得力于他对中国古 典文化的认识与体会。只 有真正了解自己民族的优 秀传统精神.具备自己的 民族灵魂,才能彻底了解 别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渗 透他们的灵魂。一九五六 年三月间南斯拉夫的报刊 《POuTIKA》以《钢琴诗 人》为题,评论傅聪在南 国京城演奏莫扎特与肖邦 的两支钢琴协奏曲时,也 说:“很久以来,我们没有 听到变化这样多的触键, 使钢琴能显出最微妙的层 次的音质。在傅聪的思想 与实践中间,在他对于音 乐的深刻的理解中间.有 一股灵感,达到了纯粹的 诗的境界。傅聪的演奏艺 术,是从中国艺术传统的 高度明确性脱胎出来的。 他在琴上表达的诗意,不 就是中国古诗的特殊面目 之一吗?他镂刻细节的手 腕,不是使我们想起中国 册页上的画吗?”的确,中 国艺术最大的特色,从诗 歌到绘画到戏剧,都讲究 乐而不淫,哀而不怨,雍 容有度;讲究典雅、自然 ,反对装腔作势和过火的 恶趣,反对无目的地炫耀 技巧。而这些也是世界一 切高级艺术共同的准则。 但是正如我在傅聪十七 岁以前不敢肯定他能专攻 音乐一样.现在我也不敢 说他将来有多大发展。一 个艺术家的路程能走得多 远.除了苦修苦练以外, 还得看他的天赋;这潜在 力的多、少、大、小.谁 也无法预言,只有在他不 断努力、不断发掘的过程 中慢慢地看出来。傅聪的 艺术生涯才不过开端,他 知道自己在无穷无尽的艺 术天地中只跨了第一步。 很小的第一步;不但目前 他对自己的演奏难得有满 意的时候.将来也永远不 会对自己完全满意。这是 他亲口说的。 我在本文开始已经说过 ,我的教育不是没有缺点 的,尤其所用的方式过于 严厉、过于偏激;因为我 强调工作纪律与生活纪律 ,傅聪的童年时代与少年 时代,远不如一般青少年 的轻松快乐、无忧无虑。 虽然如此,傅聪目前的生 活方式仍不免散漫。他的 这点缺陷。当然还有不少 别的.都证明我的教育并 没有完全成功。可是有一 个基本原则,我始终觉得 并不错误,就是:做人第 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 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 后才是做钢琴家。或许这 个原则对旁的学科的青年 也能适用。



一九五四年
一九五五年
一九五六年
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八年
一九五九年
一九六〇年
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二年
一九六三年
一九六四年
一九六五年
一九六六年
名师导读



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 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 什么礼物一般的等着。果 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 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 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 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 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 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 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 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 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 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 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 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 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 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 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 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 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 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 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 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 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 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 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 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 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 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 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 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 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 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 ),只要你能坚强,我就 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 、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 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 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 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 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 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 的,学习上的——打击; 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 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 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 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 ,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 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 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 孤独也不怕的了! 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 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 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 ,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 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 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 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 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 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 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 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 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 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 的心灵? 音乐院长说你的演奏像 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 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 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 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 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 相像了。莱茵河,江声浩 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 ……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 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 ——新中国的——钟声,响 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 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 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 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 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 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 ,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 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 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冲斗 牛的表现才对。 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 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 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 ,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 生机蓬勃的明证。眼前你 感到的还不过是技巧与理 想的矛盾,将来你还有反 复不已更大的矛盾呢:形 式与内容的枘凿,自己内 心的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 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 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 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 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 境,没有perfect[完美,十 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没 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 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 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 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 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 治,做人也太腻了! P45-46



他并不是空讲一些抽象 的大道理,而是常常在晓 之以理的同时,动之以情 ,以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他 的儿子的心。 ——《人民日报》 今天人们只知训练各种 谋生和表面成功的技巧, 恰恰忘记了“培养心灵的神 圣工作”,当此之时,无论 对于成长中的青年人,还 是对于望子成龙的父母们 ,这部以培养孩子心灵为 主旨的家书岂不更具有深 刻的现实意义? ——周国平 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有 两个人很重要,一个是“不 宽恕”的鲁迅先生,一个就 是“有大爱”的傅雷先生。 ——钱锺书



此书精选了《傅雷家书 》中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经 典篇目。全书既充满了一 个长者的人生智慧和经验 ,又贯穿着傅雷先生对音 乐、文学、绘画、人生等 独到深刻的见解。它是一 首父爱的赞歌,一座亲子 沟通的桥梁,一条传递人 生哲学的大道,也是一本 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