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分类

阅见 | 《看见敦煌》:逆时光长河而上 探寻千年艺术风貌的交融与演变

发布日期:2022-08-12

敦煌艺术闻名于世,它不仅有出神入化的艺术作品,还有历经中国约10个朝代1000多年连绵不断的完整历史,奠定了中华艺术体系的成熟与自信、博大与包容,展现了古代艺术家们对民族艺术的追求探索和艰辛付出。


·品析主旨


21.jpg


《看见敦煌》是一部全方位展示敦煌艺术成就的重要著作。从莫高窟、榆林窟到麦积山,作者在全面考察、解析敦煌石窟群的基础上,潜心观摩莫高窟壁画、绢画、彩塑,经过几十年在绘画、塑像领域的艰辛创作实践,从敦煌的细节入手,经以敦煌之躯,纬以敦煌之魂,带来了大敦煌视角的深入观察,为我们领略敦煌的观看之道厘清了艺术和文化的脉络,打开了关于敦煌之美的宏大想象,阐释了敦煌艺术传承、创新的要义与感悟。


22.jpg


敦煌壁画之中,线与色交融,流光溢彩;敦煌雕塑与建筑,乃空中妙有的艺术塑造。透过它们的璀璨光芒,可以清晰地看见中国各朝代艺术的传承和演变的脉络。特别是散落海外的艺术明珠——敦煌藏经洞绢画,更是让我们理清了中国卷轴画、唐卡艺术发展的源头。


23.jpg


巡礼于敦煌艺术的殿堂,那种同声同气、同频同振的心声,让我们能直接感受到远古先人们对艺术、对信仰的真诚。我们的祖先在远古就凭借上苍赋予的灵性觑见了艺术的神韵,将毛笔书写象形文字的情感型线条用于造型艺术的表现,传递物体形神的非凡超越,是直接打通心灵与神灵沟通的最高艺术媒介。这也是区别于西方以及东方其他国家的线造型表现形式的重要标志。当我们在努力地攀登艺术的高峰时,却远远地望见祖先们早已站在高高的世界艺术之巅,微笑地俯瞰着我们。


·推荐理由


23.jpg


敦煌艺术是要花真功夫去认识,才能够使心灵得到感应。关于这一点,谢老师是真正有感悟的。一方面,他是一个艺术家,他全身心投入到绘画当中来;另一方面,他非常勤奋地读了很多书,将这个传统文化弄懂了。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他写的内容,就是真正的自己心灵的一种感悟,是真实的。


——敦煌研究院第五任院长 赵声良


谢成水先生是一个对敦煌壁画、雕塑、绢画的研究、临摹、传承和探索并举的学者型艺术家。本书是他30多年研究敦煌艺术,特别是从一个绘画人独特的视角去解读和悟见敦煌艺术的结晶,很值得大家一读。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何家英


谢成水老师投身于敦煌艺术研究,在潜心观摩莫高窟壁画、绢画、彩塑的扎实基础上,经过几十年在绘画、塑像领域的艰辛创作实践,向我们阐释了敦煌艺术传承、创新的要义与感悟。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 柴剑虹


·作者简介


24.jpg


谢成水(著述),1950年生于福建省长汀县,197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1984年前往敦煌莫高窟从事敦煌艺术研究,曾任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其临摹的敦煌壁画临本被敦煌研究院收藏,并多次作为国家文化的交流之作,先后在日本、韩国、印度、美国、法国等国家展出。30多年来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有《敦煌石窟艺术·莫高窟第290窟》《谢成水敦煌壁画线描集》《敦煌壁画线描精品集》《中国石窟壁画修复与保护》(合著)等。


海滨(编纂),本名李斌,祖籍滁州,现居广州,工程硕士,“守藏史BOOK”主理人,中国书画及古典诗词研习者,曾合作出版过《一日一诗》。


·结束语


这是一封敦煌人写给敦煌的告白书,也是一场美术家的敦煌梦。看见敦煌,我们每个人都能看见自己。这里的线条,一笔一画都迸发出摄人心魄的气势与神韵,使我们感受到身上流淌着和先祖一样温暖而执着的血液。


感受生生不息的力量,重拾延绵不绝的希望。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