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分类

阅见 | 《燕食记》:岭粤风味百年传承 再现众生百态幸福守望

发布日期:2022-09-17

岭南百年老字号同钦楼盛传将在年底结业。一帮老伙计力挽狂澜,盘下店面。同钦楼已退休的主厨荣贻生师傅,道出个中缘由,一路由香港的茶楼电影追溯到广州的食肆酒家,在广东的饮食书籍、旧年报纸中钩沉起民国时期寺庙庵堂的素筵、晚清举人的家宴渊源。


欢迎大家收看本期阅见,今天将和大家分享一本葛亮继《朱雀》《北鸢》之后,历时五年完成的最新长篇小说——《燕食记》。


·品析主旨


1.jpg


三餐惹味处,半部岭南史。《燕食记》沿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以荣贻生、陈五举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及薪火存续,见证辛亥革命以来,粤港经历的时代风云兴变。小说笔触深入近代岭南的聚散流徙,从商贾政客、革命志士、钟鼎之族、行会巨头等传奇人物到市井民生,借关于美食的跌宕故事,以细致入微的文笔,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雄浑画卷。


2.jpg


全书分为上下阙。上阙起笔于广州得月阁,沿广东饮食文化的发展线索,揭开荣贻生的传奇身世,以其个人成长与锻造,见证辛亥革命以来,粤港先后经历的诸如抗战、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时代风云变幻。下阙流转到香港,以陈五举为讲述核心,他曾是荣师傅最为得意的弟子,一度被视为传承莲蓉点心绝技的传人。然而,因与上海本帮菜馆的女少东相恋,毅然选择离开师傅,在以后的数十年内协助岳父撑起一片家业。整部小说通过师徒二人大半个世纪的跌宕,以饮食为主线,勾连起粤港两地的历史脉络。


3.jpg


该作品既是世情小说,又是文化小说,又是历史小说,字里行间,如文火慢煮,包容温暖,又深沉有力。全书落笔于饮食,其所描绘的却是近代百年的中华世事人情,众生百态皆入书中:岭南的气候时令、菜蔬瓜果,漫长的海岸线与山林乡村,天空四野的云霞雨雾、日月星辰,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贩夫走卒,街檐的旗幡、茶楼的招牌,寺院庙宇、亭台楼阁,还有战争、流徙,有朱门的离散萧索,亦有平民的温存安好,林林总总方方面面,堪称“岭南梦华录”。


·推荐理由


4.jpg


人间味是食知味,人间事终究是调鼎鼐、烹小鲜。《燕食记》里,时间流逝、人世翻新、众人熙来攘往,如梦华录、如上河图,这盛大人间中,舌上之味、耳边之声,最易消散,最难留住,也最具根性,最堪安居。


——李敬泽


《燕食记》从岭南饮食风物着眼,写出大湾区世纪沧桑,较《北鸢》多了人间烟火气息,结构经营更为沉稳绵密。其间涉及多重掌故,可见作家的考证与想象功夫。出虚入实,叹为观止。


——王德威


《燕食记》的好看与动人,在于以纯熟文字,如此贴切地勾勒出中国南方的袤袤历史版图。葛亮对食物的理解,更超越了我的想象。字里行间,如文火慢煮。落笔包容温暖,又深沉有力。时代在鼎鼐中更迭,既是日常盛宴,也是冷暖人间。


——陈晓卿


·作者简介


5.jpg


葛亮,作家,学者。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香港大学,文学博士。现任高校中文系教授。著有小说《北鸢》《朱雀》《瓦猫》《七声》《戏年》《问米》《浣熊》《谜鸦》,文化随笔《小山河》《梨与枣》等。作品被译为英、法、意、俄、日、韩等国文字。


曾获“中国好书”奖、“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大奖、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等奖项。长篇小说代表作两度获选《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作者获颁“海峡两岸年度作家”、《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中国人物”。


·结束语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一些命运多舛的人,一个意犹未尽的故事,五代人的生命流转,描绘出鼎鼐中更迭的冷暖人间,仿佛闻得十三行的未凉余烬,亦听见革命先声的笃笃马蹄,但最感人至深的是流转在作者笔下数以百计的普通人对幸福生活的守望。


江南岭南风日好,世道味道总关情。我们下期再见。